愛德華·伯格 2024《秘密會議 Conclave》IMDB 7.4 / Rotten Tomatoes 93% / 豆瓣 7.5
準備看這部電影時,教宗方濟各竟剛好逝世 (2025.4.21),於是我們先看了教宗的葬禮,回味去了兩次的梵蒂岡,才看了這部劇情片。說實話有蠻多情節讓我覺得有點誇張,但從中又看見了很多人性的試煉,如果權力就在唾手可得的前方,我們都能不被誘惑、守住本心嗎?
|寬容與謙卑|
「聖保祿說,要因敬畏基督而彼此順服,要一起工作、成長,就必須寬容,沒有一個人或派系試圖支配其他的。保祿說話的對象是猶太人和外邦人混合的厄弗所人;保祿提醒我們,多樣性是天主賜給教會的禮物,這種多樣性——各種人物和觀點,正是教會力量的泉源。在為我們的母教會服務的過程中,有一種罪是我最為害怕的,那就是確信不疑 (certainty),確信不疑是合一的大敵,確信不疑是寬容的死敵,即使基督到了生命的最後也無法確信,『天主,我的天主,祢為何離棄我? 』在十字架上第九個小時,祂痛苦哭喊。信仰正是因伴隨著懷疑而具有生命力,如果內心確信不疑,就沒有奧秘,也就不需要信仰。祈求天主賜予我們會心存懷疑的教宗,請祂賜予我們一位有罪並尋求寬恕、能負重前行的教宗。」
雷夫·范恩斯飾演的勞倫斯主教為主教長,作為確保教宗選舉會議順利進行的主持人與管理者,在開始會議之前,他準備了一場講道。我很喜歡「寬容與謙卑」這個主題,這也是我在當老師多年之後最大的體悟——我從大二 (19歲) 開始回畫室教課,四年前又回台科帶大一生,當我與學生的年紀從5年差到10年差,到現在15年差,不論我們再怎麼維持對最新資訊的掌握,與學生的代溝始終會越差越大,所以我一直在調整自己的心態,要不帶偏見地接納每一個學生感興趣的主題與他們想做的作品,要能夠在尊重他們作品概念的前提下以自己的專業給出建議,而非要求學生必須要做出我心中所認為「正確」的東西,不能覺得只有自己熟悉與了解的事物才是「正確」的,而是先同理學生想法的脈絡,再去慢慢修正,這才是真正的因材施教。
這份體悟也讓我漸漸延伸到各種待人處事上,其實,我對自己並不是真的很有自信,有很多我不熟悉不了解的事物,在面對超厲害的朋友時,我常常自慚形穢,所以我大部分時間都能以謙卑的態度待人接物。但我也會有自得意滿的地方,也有自己的堅持與喜好,可是每當這種想法呼之欲出時,我會盡量及時踩剎車,因為我本身很害怕犯錯,害怕一失足成千古恨,所以想法雖多,我卻通常不太會馬上說出口,也不會馬上付諸行動,我期許自己是個誠懇而謹慎的人,(盡量) 廣納海川、不帶偏見、誠實地與人交流,但不能不經過思考就行動。
我會這樣告誡自己,也是因為看到了太多世事,太多人因為互相不理解而產生悲劇,或許是種族、宗教、家國地區這種龐大的因素,或許是政治光譜、家庭背景、社會階層的差異,也可能是性別、性傾向、身份認同等更細微的不同,不論是什麼,每當悲劇發生,我就會想,如果人們能更多地包容與尊重「與自己不同的人」,去思考對方雖與我不同,但我們其實都是「平等的人」,如果所有人在說話或行動前都能再多想一層,是不是這世界就會少很多紛爭? 能夠包容他人的人,眼界通常更寬、接觸的事物更廣,明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不會自視甚高,也不會妄自菲薄。
|野心與權力|
「各位樞機弟兄,我無意冒犯,但各位懂戰爭是什麼嗎? 我在剛果、巴格達、喀布爾傳教,我看過堆積如山的屍體和傷患,不分基督徒或穆斯林。你說『打倒』,你認為我們要打倒的是什麼呢? 你以為今天從事可怕行動的人,都只是被蒙蔽了嗎? 不,我的弟兄,我們要打倒的就是在場所有人的心魔,避免我們被仇恨吞沒,避免我們只想到對立而非心懷眾人。恕我直言,過去幾天裡,我們都展現出自己的氣量狹小,我們似乎只想到自身的利益,糾結於羅馬,糾結於這些選舉和權力,但這些並不是教會。教會不是關於傳統,教會不是關於過去,教會是關於我們未來的方向。」
劇中好幾輪投票下來,擁有高票數的候選人通常也有昭然若揭的野心,但我們能夠放心地把權力交託給有野心的人嗎? 希特勒、毛澤東、普丁、習近平⋯⋯或許有野心的人不一定都會成為極權者、獨裁者,但卻能夠猜測他們為了追求權力或許什麼都做得出來,就像電影裡的特布雷主教,為了上位而進行賄選,也有為了利益而不惜交換的人。如果這樣追名逐利之人是立委,是應該要為人民謀福祉,卻能為了利益而賣國之人,人民如何敢將自己的生命交付在他們手中呢?
另一方面,雖不能讓有野心的人掌權,但在關鍵時刻能否有勇氣與魄力承擔艱鉅的任務,這也是領導者相當重要的特質,讓我想起當年蔡英文就是在民進黨潰不成軍時臨危受命,後來用溫和堅毅的精神帶領民進黨走出不一樣的道路,實在是非常令人敬佩。
|特殊經歷|
「當時我的世界一片黑暗,我覺得自己的神父生涯是一宗罪,於是我向聖父提出辭呈,來到羅馬向他坦承一切。我們考慮切除我身上的女性器官,但預計搭機的前一晚,我領悟到這是個錯誤,我的本質始終如一,改變天主的創造才是罪,我應該接受自己天生的身體,我就是天主賜予我的模樣。也許,正是我的特殊能讓我對這世界更有貢獻,我又想起了你的講道,沒人會比我更明白在不確信之間游移的人生。」
前面的性醜聞、賄選風波等劇情我覺得還算合理,但後面的自殺式炸彈攻擊與非普通生理男性等特殊設定讓我覺得這劇情有點扯,但洛反而說這樣的結尾讓他可以體諒電影以英文對白為主 XDDD,這便讓我思考,這個設定雖然有點累贅,但特殊的經歷的確是淬鍊一個人意志的重要關鍵,正因為那些非普通人能夠接觸、甚至是撐過去的煎熬,才讓他們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以前我在介紹小阿姨時,都會提到她未成年逃家私奔生子、經歷家暴離婚後,兒子又遇害等把別人一生都不一定會遇上一件的悲慘事件通通經歷一輪,最終得道修行的人生。就像一輩子生活在義大利的保守派領袖特戴寇主教,自然是很難想像一生都在戰亂地區奉獻的貝尼特主教所經歷的人生,眼界更寬廣的人,或許更適合帶領傳統的教團走出不一樣的未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