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8日 星期五

: : 關鍵報告 Minority Report : :


史蒂芬·史匹柏 2002《關鍵報告 Minority Report》IMDB 7.7 / Rotten Tomatoes 90% / 豆瓣 7.7

如果這世上真的有先知,命中率百分百,難道未來真的只有一種嗎?

---

《香草天空》我至少有在HBO看過,《關鍵報告》卻是一點印象都沒有,2002年的電影,現今來看也還很不錯,高科技螢幕控制面板、90度飛車、衝擊波、虛擬實境體驗、電子監獄,科幻作品必備高科技未來發明多彩多姿,甚至還帶有奇幻的想像,會動的報紙圖片、神奇的活動植物,這些設定奇妙到超越科幻的層次了,有種《哈利波特》的錯覺。

整部片最重要的背景與「犯罪防治中心」息息相關,所有人物、事件都是由此而生,防罪中心的系統中心由三名「先知」組成,一女,二男 (雙胞胎),他們是吸毒者的後代,因在母體內即遭受化學污染,他們難以過上正常的生活,一睡覺就會做噩夢,而噩夢均會成真,科學家發現他們的能力,將這三位力量最強大的孩子網羅起來,進行預知犯罪的計劃,三個孩子又以女孩的力量最為強大,若沒有她的感應,雙胞胎也無法做出預測,科學家創造出這個平衡系統,將先知們的夢境影像化,並得出受害者與加害者的名字,警察便接手分析這些影像和名字,在犯罪發生前制止,並逮捕罪犯。

防罪中心運作的六年來,國內幾乎再無犯罪發生,犯罪分有不同等級,預謀犯罪在幾天之前便會被預知,故為較不緊急的等級,而臨時起意的兇案則為紅球等級,有時只剩幾分鐘的時間得以搶救,警察需得謹慎分析畫面的各種細節,才能及時救人,主角Chief John Anderton為此計劃的執行長官,他擁有絕佳的檢索與判斷能力,實戰能力更是極好,更重要的是,在計劃開始之前,他正好經歷兒子被綁票的悲劇,在外,他是此計劃絕佳的代言人,但事實上他吸毒、沈溺在過去的影像之中,他無法原諒自己的失職,痲痹、譴責、摧殘自己,與妻子也無法繼續相處。

「先知看不到你的意圖,只看得到即將發生的事。」

此設定至關重要,在主角Anderton被預測將會殺人時,有許多人認為他既不認識死者,且見面後才認為死者殺死他的兒子,應為臨時起意的紅球警報,而非預謀犯罪,是否是個bug? 最終謎底揭曉時,才會發現,原來這正是一件「關鍵報告」的佐證,小說內的設定是 :

系統之所以有三個人,是因為當要檢查預測的正確性時,若其中二人有不同的答案,解決的方法是以第三人的答案進行檢查,方能得到有兩人預測支持的「多數報告」(majority report)預測和另外兩人不同的則為「少數報告」(minority report),這套系統在運行時,通常是兩人產生一分多數報告,另一人產生略有差異的少數報告,差異通常是在時間或地點上,未來有許多種可能,即為複數未來理論,先知分別看見不同的未來,於是產生不同的預測,「少數報告」因會干預最終結果,故於系統中會自動被刪除,但原始檔案會留在先知的體內。

Anderton得知「關鍵報告」這個模式,於是私下換眼,回到聖殿偷渡女先知Agatha欲了解真相,她告訴他事情尚未發生,可以選擇離開,但Anderton不依,他偏要搞清楚整件事的來龍去脈,在他看見滿床的兒童照片時,他馬上了解自己為何會殺死這個陌生人,因為他打從心底恨那個人,可是,即便兒子的失蹤對他來說是如此沈重的打擊,他卻能夠把持住自己的情緒,當事件發生的鈴聲響起時,Anderton沒有扣下扳機,他開始唱頌犯人須知的權利事項,湯姆·克魯斯在那段演繹的十分動人,他心中的善與惡難分軒輊,可他能理智看待,再大的仇恨都只是心中的糾結,每個人都能夠跨越那道心牆,只看你能不能放手。

他沒有殺了那人,但是那人卻急迫了起來,原來他假裝成殺Anderton兒子的兇手,若他死了,他的家庭將得到完善的照顧,所以他自願赴死、拼命求死,害得Anderton失手殺人,這與Agatha夢見的「少數報告」相符,也是使Anderton感到痛苦萬分而一定要親眼看看真相的原因,我在想這段為何會是預謀殺人,覺得最有可能的解釋應為,他雖能控制住自己不去殺人,但他的心裡其實還是非常憤恨難當的,在他得知自己是被陷害的對象時,他的恨意更深了,這份對仇殺者的預謀是根深柢固的,也就是說不是突如其來的衝動殺人,這個恨與個人無關,只是此人正好在這個當下成為槍下亡魂,先知只能看見即將發生的事情,便是此意。

書中的狀況則是,因為有人意圖以主角沒有殺人此事,來抓系統預測失誤的漏洞,Anderton為了維護系統的聲譽和持續經營,最終殺了那人,是與電影全然不一樣的結果。

「親情」為此片的另一重點,我們在Anderton與他妻子的身上看見了深愛孩子的父母的樣貌,接著我們在Agatha身上看見思念母親的孩子的模樣,原來,Agatha一直想讓Anderton看的,便是她母親的死亡,她母親原為毒蟲,但她後來戒了毒,想把孩子帶回去,然而局長不能容忍,他不能眼睜睜看著這個強大完善的系統終止運作,於是他打算先下手為強,利用報告的回音視像,以相同的手法、場所、角度,殺了同樣的人,操作員想必會認為這只是同一份預測,便會忽略,只有Anderton和原以為是來擾亂的、沒想到竟十分理性的聯邦探員Danny Witwer看到最後,得出局長便是殺Agatha母親的真兇,為了掩蓋事實而欲殺Anderton,Danny則亡於槍下。

「你利用我對亡兒的思念陷害我,你知道我會為他殺人,剩下唯一的問題是,你要怎麼收場? 毫無疑問,先知已看見此事,你看見兩難之處了嗎? 不殺我,表示先知錯了,犯罪防治中心跟著完蛋,殺我,你的前途就毀了,但證明系統有效、先知正確,所以你該怎麼辦? 代價是什麼? 只不過是另一樁謀殺罷了,你帶著頭銬在地獄腐爛,但民眾還是相信防罪中心。除非,你知道自己的未來,也就是你能任意改變未來,你還有選擇,就跟我一樣。」
「沒錯,我還有選擇,而且我已選好了。原諒我,孩子。」


Anderton在局長因系統被正式採用為全國組織而受到歡呼慶祝時,揭露局長的所作所為,在多數報告中,局長因此殺了Anderton,為紅球警報,可真實情況卻出人意料,我想,他選擇自殺這個選項,應該是他早已與系統共榮生死,系統的榮耀即是他的榮耀,反之,他的汙點也將會是系統的汙點,就算真如Anderton所言,系統會持續運行下去,將在沒有出路的電子監獄度過餘生的他也無法再見系統的輝煌,乾脆從容就義更為實在。

我相信局長不是大惡之人,與之相反,他是為謀大事不拘小節、為了大義不惜小命之人,他興許是烏托邦世界的信奉者,為達到無罪無惡的世界,他寧可讓自己成為罪人,依照此邏輯,其實他最後應該要殺了Anderton才對,但他沒有下此殺手,他打破了命定之數,打破命運的輪迴,如同《駭客任務》的Neo,人類與其命運對抗,Anderton也打破規則,他知道預知系統沒有辯駁的空間,從來犯罪之人就只有被抓的定律,但他不相信自己的未來就這麼被上天劃定,他們展現了自由意志,而非任命運主宰,為了自己的權利,不惜反抗昔日奉為圭臬的法治,這是他們最終能夠超脫法理、贏得人生的原因。

---

法治只是手段,卻不是生存的目的,而且防罪中心設立的法理相當奇怪,未來有多種可能,並非絕對,以球落地作為比喻實在不妥,犯人不一定都會下手,下手之前就被捉住,還被送進電子監獄癱瘓知覺,活在夢的地獄裡,不知得服罪多少年,看到Agatha母親的下場也能判斷,防罪小組抓了犯人後竟沒有妥善安置受害者,於情於理都很莫名,只能說這是只有法治而沒有道德人情的冰冷世界,實為右派軍事作風,如此不合理又引人狐疑的政策竟可推行六年之久,還能得到大眾立法支持? 不過在此之前,整個國家犯罪率居高不下,人人自危、難以生存,行此強勢法治也是情有可原。

科技繼續發展下去,電子化作業讓政府越來越容易掌控人民行跡,無所不在的眼球辨識系統,不管到哪裡都能使用個人辨別來作消費,也就等於不管你做了什麼、去到哪裡都會留下記錄,而且不是像現在還會分信用卡、金融卡、悠遊卡、現金、手機各種項目,當所有手續都簡化到只剩下用眼睛,就能一卡在手、通通都有的狀況之下,整理一個人的資料將會變得多麼容易? 這個看似先進,實則根本就是戒嚴權威的城市,尤其軍人的權力如此之高,我就不相信這個城市繼續成長下去不會像《V怪客》一樣引發革命。

總結這是部新鮮的電影,有很多新奇的發明,也是個悲慘的逆境中懷有希望的電影,陰鬱的色調讓人愁雲慘霧,卻能一步步走向覺醒與自決的未來,拍攝與剪輯上有許多巧思,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一幕當為Anderton被抓、被帶上頭銬、正要往右倒下時,緊接著是Agatha被扶著頭、往右倒下、回到聖殿的水床之中,這正是一段「匹配剪接」,在短短的一個剪輯之中,交代兩人下場,簡單明瞭不拖泥帶水,又帶著時空跳躍的前進速度,有意思的是,看完這段,馬上看見電視上的《瑯琊榜》也出現匹配剪接,是事情敗露,譽王倒向椅子的一幕,可見好的手法用在對的地方,所造成的效果是多麼地具記憶性。

史蒂芬·史匹柏的電影不會讓人太過難受,但還是可以點明一些不合理的遊戲規則,最終Anderton與妻子可以破鏡重圓,等待新生命的到來,防罪中心囚禁的犯人能夠被釋放,有機會過一個不一樣的人生,先知們也得以安享天年,這是個溫柔的結局,只希望在承受那麼多的犯案,又經受那麼恐怖的肅清氛圍之後,世界能夠有一個全新的轉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