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0日 星期四

: : 瑯琊榜 Nirvana in Fire : :


除了金庸的作品之外,我其實沒怎麼看過中國電視劇,有時候跟著媽媽看MOD,但也是偶爾為之,從未看完整齣;港劇則是小時候曾經很迷,當時28台ㄧ部接著一部播送金庸全集,前前後後也看了些金庸以外的戲劇;台劇是完全沒看過,就連極富盛名的《我可能不會愛你》都沒有......看電影或戲劇前,除了自己真的超級想看的作品以外,我都還是會參考較知名的部落格或看看ptt的評價,《瑯琊榜》便是在蘑菇的部落格看到的,我連超有名的《後宮甄嬛傳》都沒看,竟因為好奇蘑菇的積極推薦而翻出來看,實在不可思議。

---

看第一集時,其實有點失望,因為蘑菇大推製作是多麼精良,可是第一集的動畫非常粗糙,我還以為是莫名其妙神鬼片,若是武俠片也很無感,那江水山林,怎麼會用動畫帶過呀! 好歹也要來個劉亦菲版《神雕俠侶》的景致才符合意境呀! 尤其第一集進程很慢,動作對話都慢,媽媽在旁全無耐心,就這麼看不完第一集,擱著沒動好幾天。

不過因為以前熱愛《天龍八部》,2003年這版是我覺得史上最棒選角,對飾演阿朱的劉濤印象深刻且十分喜歡,所以忍不住還是開了第二集來看,第二集開始,我總算比較進入狀況,也較有耐心好好細看這些演員葫蘆裏到底賣什麼藥,看看江左梅郎,一天到晚若有所思、深藏不漏、氣定神閒、捉摸不定的模樣,著實搞不清楚他到底有什麼秘密,正如霓凰郡主所說,這個人,是個謎團。

隨著ㄧ條條計謀的設立、一個個意外的應對、一步步向前的局勢,關於梅長蘇的過去一一解開,也更加驚異於他的臥薪嘗膽 : 梅長蘇的真實身分名為林殊,他的父親是昔日的忠義大將林燮,母親是晉陽長公主,姑母林樂瑤為皇上的寵姬宸妃,宸妃身邊有位醫女出身、為了照顧她而進宮成為靜嬪的好姐妹,因年齡相近,小殊自小與靜嬪之子景琰一同長大,與雲南穆王府的郡主霓凰是青梅竹馬,他們皆追隨於宸妃之子——皇長子祁王蕭景禹的身後,他是一代賢王,未上任便呼聲極高,然而如此賢子良臣,卻對疑心極重的皇帝產生了威脅,更被奸臣陷害,祁王蒙上謀反逆罪,林氏率領的七萬赤焰軍,儘管為國打退邊陲鄰國,竟被當場肅清,晉陽公主與宸妃雙雙自刎,一夕之間風雲變色,朝中噤語,剛好在外逃過一劫的景琰被父皇冷落十幾年,霓凰獨守不嫁。

梅嶺一役,赤焰以火攻敵,將士們早已被火紋身,重傷的林殊被父帥拋下山谷,怎料那冰天雪地,被雪蚧蟲啃咬全身,得了火寒奇毒,他選了削皮挫骨此等嚇人的醫法,毒素雖除,卻面目全非,一身病骨,他又不靜養,為了血仇而殫精竭慮,命數不久矣。梅長蘇運籌帷幄12年,掌握朝臣的各種習性和秘密、政治勢力的關係和弱點,思慮再三,他終於親自現身於紛擾的權力中心,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他有許多手下皆為這些朝臣所害,梅長蘇也好幾次為手下之人報仇雪恨,初看時覺得怎麼不管發生什麼事都那麼剛好? 再看則覺得,梅長蘇真不愧為麒麟才子,想必,不管對付哪位朝臣,他都已謀劃萬千,部署千萬,局勢再如何變化,他都能以不變應萬變,因這些局他早就在心中下了不知千百回,看他總是慢條斯理、不慌不忙的模樣,只有那些舊人,才能攪亂他一池春水。

「人去樓空,物換星移,該留下的,都會留下,有些人,有些事,依舊都會深藏在心底,不會被時間抹去。」

霓凰是第一個認出他的舊人,也是林殊多年的牽絆,第一集,梅長蘇在馬車內聽見郡主的聲音,他撩起簾子向外瞥,卻沒怎麼看見就神情黯然地遮起來了,第二集,兩人在太皇太后面前第一次相見時,霓凰炯炯地盯著他,梅長蘇只是避而不看,然而他被太皇太后一叫「小殊」,整個理智都拋卻了,竟當眾拉著郡主的手,可他看來卻是那麼悲傷,這讓霓凰感到好奇了,她一來一往地試探,終於確認這就是她的林殊哥哥,兩人自小一起長大,金童玉女,光風霽月,意氣風發,好像只要他們出現在哪裡,光明就在哪裡,如此閃耀的青年才俊,如今只落下病體,攪弄陰詭風雲,對比郡主,她還是當年那個明媚的少女,有過之而無不及,絕世風華,更充滿了飛揚氣度、瀟灑豪闊的風采,聰慧、膽識過人,如此明亮耀眼的模樣,更加深了梅長蘇如今的黯淡,他也許不想和舊人相認,因他是如此卑怯。

但對霓凰來說可就不同了,父王戰死、弟弟尚年幼,而她自小依賴熟悉的都人事已非,她年紀輕輕就要擔起守衛南境的責任,更要以女兒之身統率千軍,她要一夕之間長大,再也不能任性而為,她沒有什麼可以相信的,因為她最信任的事物已被推翻,早已消逝,對比景睿、豫津、穆小王爺,霓凰在他們這年紀也許早就上戰場領導了,不可同日而語。

家業、國業,這是霓凰一介郡主之責,但我們如何看待驍勇的統帥,難道就只有驍勇的一面嗎? 難道她不會有愛人、不會柔情似水、不會有想追求自身幸福的時候嗎? 在梅長蘇面前,她胸襟開闊、識大體、應對得宜,在林殊面前,她只有溫和、柔軟,霓凰的強與硬,那是她身上擔的責任,可在她的林殊哥哥面前,她可以做回無憂無慮的少女,充滿喜樂、幸福,只可惜她知道林殊的希望,而那也是她的希望,柔軟的情感不能持續,大部分時間他們只能盡責做好自己的事情,一次霓凰說真希望可以拋下一切,與林殊同去雲南,這是郡主生理心理都已疲乏的願望,但也只能說說,林殊也只能聽,這是無以回應的願望,對待霓凰,他毫不隱瞞,只求她不要被捲入危局,只要她安然無恙,情意盡顯,使得女主角戲分超少!

林殊命不久矣,他化為梅長蘇,一展長才,推翻朝局的僵故、太子和譽王相爭的焰氣,換上賢能的臣子,與胸中能辨黑白、不以利為先的靖王,更為自己和當年的慘案平反,縱有差錯、屢有意外,他能謹慎思慮,找出破解之法,這是最好看的部分。

「恩師當年明知違逆龍顏,卻不改衷腸、直言不諱,此方是治學大家的風骨,故而晚輩認為,世事萬物,無處不道,隱於山林為道,彰於廟堂亦為道,只要其心至純,不做違心之論,不發妄悖之言,又何必執念立身於何處? 」

劇中多次由良臣和梅長蘇抒發其政治理念,只是梅長蘇謀籌劃局,有許多場面雖然結果是好的,但其中過程卻是兇險或者讓人甚難接受,無怪靖王總視他為無血無情之人,當他是只要能達到目的,無論是親近之人、甚或無辜百姓,都能作為無關痛癢的棋子如此狠絕之人,可惜長蘇為保身份不讓景琰所知,他經常故意展示自己狠心的手段,卻甚少開誠布公,知道內情的人,都為他喊冤,最終只讓靖王一頭霧水、心生疑竇,長蘇反而不好發揮。

「黨爭就像是一場噩夢,有些人會困死在裡面,而有些人會醒過來。」

這句話想必說的不只是黨爭,只要是過深的執念都適用,這世界處處是噩夢,可又有多少人能像林殊這般超然? 他如此超然,一幕幕目睹他的計劃漸漸實現,對比其他敗在他手下、失利之人,他們的崩潰、悔恨、無法置信是那麼地強烈,執念,世上到底有多少人是咎由自取、為自己所害的呢?

「天下,乃是天下人的天下! 若無百姓,何來天子;若無社稷,何來主君? 戰士在前方浴血沙場,你遠在京城,只為了一念猜疑就揮下屠刀,在陛下的心中,恐怕只有巍巍皇權,又何曾有過天下? 祁王勤德賢能之明,皆是靠他的政績得來,與陛下但有政見不同,都是當面直言,從無背後半點苟且,可是他的光明忠直在陛下的眼中,卻只有頂撞二字! 」

當梅長蘇終得以一償林殊的夙願之時,他以此激問陛下,後期皇帝已無實權,依舊疑心靖王欲謀反,陛下的執念,便是他無人可匹敵的疑念,他很難真誠相信他人,以及永不承認錯誤的堅持,他的疑念,來自他本身便是謀逆得位的皇子,只信任自己的判斷而難容諫言,主要也是因為疑念,每個人執著的地方都不一樣,他或許不是昏庸暴君,卻也不是什麼賢明善君,因為他的觀念太過扁平,遇事容易二分法,懷疑所有事態都是奪嫡黨爭所致,卻不細細追究慘案發生的前因後果和解決之道,姑息養奸,因他信任制衡之法,不容任何一方獨大,再大也不可超過我這個皇帝,剷除忠良的祁王後,他便是如此看待朝政。

「這不是放棄,而是選擇,我已經當了整整十三年的梅長蘇了,如果到最後我可以回到林殊的結局,回到北境、回到戰場,那對我來說是一件幸事。

梅長蘇的使命已經完成了,可是林殊還有他的職責,如今北境烽火正熾,朝中無將,作為林氏後人,我豈能坐視不理? 我畢竟是林殊,十三年過去了,可我還是赤焰軍的少帥林殊! 我要回去,回到赤焰軍當年的戰場,那才是屬於我的地方! 」

最終,我最期待的最後一集終於來了,因為好奇這部戲林殊的結局會是如何,故而如此,沒想到卻完全出乎我的意料,邊境敵國來犯,太子不可離京,梅長蘇自願領軍上陣,原來他體內的熱血性情從未澆熄,他擁有與生俱來的洞察先機的本能,而且他懂得愛與恨,他能夠設身處地站在他人的立場去推敲,故許許多多的人都是敗在情感層面,十三年的臥薪嘗膽,他自己的愛與恨都不是最優先的了,他只想做回林殊。

「世間有多少好朋友,年齡相仿,志趣相投,原本可以一輩子莫逆相交,可誰會料到旦夕驚變,從此以後,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天涯路遠。」

靖王與林殊自是肝膽相照的好兄弟,兩人不管是相認前或相認後都是以禮相待,是挺好的安排,只可惜了這種安排總讓人唏噓不已,這不只是林殊的傷痛、林殊的難處,更看見了欲謀事奪嫡的皇子,其所應負的擔子有多重,奪嫡之前,他雖不得寵愛,長年征戰,至少活得坦蕩快活 (也許也沒有啦),景琰本不是弄權算計之人,心性也耿直倔強,可上了位,他再難展露在林殊和母后面前才能見得的笑顏了,王凱嚴肅的臉看來凌厲,沒想到笑起來卻有孩子般的笑眼,他最終成為一國之君,是否能夠一展已故祁王的賢能呢?

---

我覺得這部劇的好,不只是編劇絲絲入扣、鞭辟入裏,劇情合理,沒有什麼好挑剔的,更因為這部劇很好地掌握「意境」的呈現,雖然寫實,畫面的氣氛、情境,卻塑造得非常好,人物的情感和氣氛是緊緊相扣的,配樂、運鏡、人物的神情、剪接、步調、情感堆疊層層高漲,真的很有層次,整部劇的慢條斯理、慎重步調,反而更吊人胃口、更讓觀眾緊張,攝影與美術也是極強,我喜歡這部劇不是奢華壯麗的宮廷,而更近於豪邁中有著雅緻的細節,攝影中細膩的鏡頭轉換、氣勢盡顯的置中構圖,那種雄壯卻細緻凝練的畫面,最常使用在梅長蘇的身上,總有種破釜沈舟、背水一戰的壯烈之感。

另一方面,每到緊要關頭,總有兩條線同時前進,有時一條主一條附,有時兩條齊重,互道敘事、互補互重、相互輝映,真乃神來一筆,層次越疊越高,情緒越來越漲,第一次見到電視劇使用如此緊湊的剪接 (雖然是用《瑯琊榜》獨有的慢步調),使用頻率之高,幾乎重要場面皆是如此,只可惜有些場面原本預計會爆出燦爛的煙花,最終卻漏了兩道光便消弭於平靜,實是有點枉費了前面的鋪陳,讓人感覺不夠暢快!

還有一點,是善用「留白」,有時候有些話是必要說出的,才能向觀眾彰顯主角的價值觀,有時候有些話是盡在不言中的,是不需說出口、眼神相對,相互便可明瞭的,觀眾不是傻瓜,有仔細觀看的人便能領略其中意境,《瑯琊榜》有許多應答、對視的場面,以及梅長蘇故意隱瞞的行為、還有許多他不小心露出林殊模樣的畫面,「留白」用的很好,更好的是,同一件事不會重複兩次,譬如今日梅長蘇料事準確,實際發生的事便不需演出,而由第三者輾轉提及,也有許多以畫面帶過時間流逝和過程的剪接,可見「留白」不只在藝術、設計上是好用的手法,在文章、影視作品中也是極其良好的手段,不需太滿、又不得太少,剛剛好「留」得恰到好處,這是完美的學問。

演員選角都很貼切! 幾個主演的層次更高,詮釋得全然貼近那個角色,胡歌真的是最讓人眼睛一亮的,他在演戲之路上固然表現得很好,我卻從未特別欣賞過,但在這部裡,一舉手、一投足、一個眼神、一個淺笑、強制壓抑表情後卻從小動作裡泄露情緒、總裝作無所謂的模樣,實際上卻很在意,這些細節說有多細膩就有多細膩,他真的掌握得恰如其分,劉濤的郡主我非常喜愛,喜愛那種有擔當的女子,巾幗英雄,既豪邁又柔情無限,演員們都演得很不錯,但最激賞的應是鑑於此劇的身段、節奏、步調,讓這部戲增添更多細緻的質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