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7日 星期四

: : 小丑 Joker : :


陶德·菲利普斯 2019《小丑 Joker》IMDB 8.5 / Rotten Tomatoes 68%(爆米花88%) / 豆瓣 8.7

今年六月中去歐洲流浪了45天,在那裡每座城市都會有幾條街貼著整排的《小丑》海報,這是我第一次知道今年會有這麼一部電影。隨著上映的日期逐漸接近,Youtube上也越來越多相關影片接連冒出,再加上此片為首部奪得威尼斯影展大獎的超級英雄電影,聲勢越發浩大。大約上映前半個月我就完全按耐不住了,超級超級想看啊!! 但是洛從9/30一路忙到10/10,最終總算在10/8,一個兩人都不算是忙完的日子去看了午夜場,看完兩個人都坐在大螢幕前落淚直到字幕全部跑完才勉強起身離去。啊,實在太難過了,這就是整個社會的縮影,電影太過寫實,似乎就是在我們都忽略的某個社會角落將會發生的事情,如果這個世界再多一點點善意,是不是就不會產生另一個小丑? 沒有人能夠回答,因為大家都在這萬惡的共犯結構中推了一把,沒有人能夠置身事外。



|小丑的誕生|

「我希望我的死亡,比我的人生更有價值。I just hope my death makes more cents than my life.」


亞瑟·佛萊克是個失意的中年人,他從小生長在單親家庭,需照顧年邁而無法自理的母親,因腦部創傷患有稱為假性延髓效應的神經系統疾病,導致他會在不合時宜的場合無法控制地大笑,須定期接受社福機構人員的治療以獲取藥物。亞瑟以小丑為業,接受派遣前往不同的地點工作,然而環境待他並不友善,不論身處哪一個社會階層,若不能抱持著對待他人基本的尊重與包容,便容易做出傷害他人身體與人權的錯事,就算沒有真的出手,懼怕與懷疑的目光、傷人的言論,這些來自外界的惡意都將導致一位病患讓自己更為封閉、更加難以融入社會,以至於發展到越後面,亞瑟越發陷入自己的內心世界無法逃脫。

「她總是告訴我要用微笑面對人生,她說我的使命就是為世界帶來歡笑。」
「你看到的這些燈光、節目效果、觀眾,和這一切,我會為了有你這種小孩,而毫不猶豫地放棄所有。」

立志成為單口喜劇演員的亞瑟,有別於現實中難以與他人產生連結、發展出親密關係的狀態,在他的幻想中,他所崇拜的脫口秀主持人莫瑞取代了缺失的父親位置,當亞瑟驕傲地表示自己將母親照顧得很好時,他獲得了莫瑞與觀眾的肯定;另一方面,亞瑟也渴望像一般人一樣談感情,他幻想自己與一位單親媽媽鄰居共譜戀曲,他可以成為另一個家庭的支柱,鄰居也會為他照顧母親,兩人共同分享喜怒憂愁、互相照顧;最後,有別於他失敗的脫口秀表演,接續下去的是他博得滿堂彩的幻象。這些美麗的夢幻泡影,為亞瑟脆弱的內心豎起保護的高牆,但現實卻不願輕易放過他,一而再、再而三的欺凌、羞辱、不理解與傷害,不斷餵養亞瑟內心的小丑,讓它逐漸長大。


「只有懦夫才會躲在面具背後,犯下冷血的命案,他嫉妒那些比他幸運的人,內心卻十分軟弱,不敢露出真面目。除非這種人自願改邪歸正,不然我們這些功成名就的人,就只能把那些不思進取的人,當作小丑來看待。」

在亞瑟查證自己的身世時,不論他到底是不是湯瑪斯·韋恩的兒子,對方利用權勢捏造母親罹患妄想症及領養等資料;還是他真的是被領養的棄嬰,受母親男友暴力虐待而造就現今的病情;不管哪一個真相都令人痛苦難忍,再加上他發現自己的戀情完全出於想像,種種打擊令他不再渴求他人的溫暖。當亞瑟嘗試過殺戮以後,他看見有許多人認同自己的行為,貧富階層對立,人民不信任由富人掌權可以為社會帶來平等,小丑就像是一個象徵,點燃了高譚市民的怒火,在這些衝突之中,亞瑟找到了自己的歸屬,他不再感覺不到自己的存在,也不再想著自殺,他認同了自己作為一個人的價值,那就是為這世界帶來混亂。

小丑與蝙蝠俠的命運一直都是共生的,常有人說,當年就是小丑殺了蝙蝠俠的爸爸。在電影的最後,雖不是小丑本人殺了韋恩夫婦,不過也可以說是他殺的,在這仇富、暴動的最高峰,正是亞瑟化為小丑形象後興起的,也造就了日後痛恨罪犯的蝙蝠俠。



|精彩絕倫的個人表演|


「我曾經認為我的人生是場悲劇,但我現在知道,我的人生其實是齣喜劇。」

電影最精彩的片段,自然是亞瑟扮作小丑,受邀至莫瑞的脫口秀節目作為來賓,與莫瑞分分鐘精彩的你來我往。看了一些花絮片段,瓦昆·菲尼克斯光是脫口秀進場,就提供了十幾種不同的表演方式,在他的舞台之上,沒有一個人能夠搶走他的風采,也沒有一個人能夠與之匹敵。他的火花是如此耀眼奪目,整部電影完全聚焦於他一個人的演出,瘦骨嶙峋的身材、憂鬱痛苦的笑容、扭曲奔放的舞蹈,簡直是用生命在表演似的,演出這樣一個病態的角色,要回到常人的生活可得花多久時間呢? 這部電影精湛的表演,直戳人心,令人悲痛難耐,也無怪乎瓦昆可以獨攬奧斯卡金像獎、金球獎最佳男主角,還有其他多個獎項了;猶記得看到他獲獎時對希斯·萊傑的一番致敬,竟讓我紅了眼框,找個時間得把《黑暗騎士》重看一遍了。



|致敬片段|

《小丑》由導演陶德·菲利普斯發展劇本,靈感來自於馬丁·史柯西斯的電影《計程車司機》、《蠻牛》和《喜劇之王》,華納兄弟將該片描述為「探索一個被社會忽視的人,不僅是角色研究,而是一個更廣泛的警示故事」。很可惜我至今尚未觀看勞勃·狄尼洛這三部成名作品,不能僅靠影評轉述而將之做對比,不過倒是知道勞勃·狄尼洛由《喜劇之王》中一個想當諧星的普通人,到這次在《小丑》中飾演裡面的節目主持人。左撇子的電影博物館有提到,《小丑》就是三部作品參考的結合——「一個想當諧星、有精神疾病的邊緣人,累積了對城市的憤怒,最終爆發,走向了脫口秀節目犯罪,成為媒體關注的重點。」又因為製作前期馬丁·史柯西斯有參與製片,定調此片暗黑寫實的方向,讓人感覺格外真實;過往的小丑殺人如玩樂一般,但此片寫實的風格,讓這個角色變得鮮明立體,令人恐懼與害怕。

亞瑟前往電影院找湯瑪斯·韋恩時,電影院正播放著卓别林的《摩登時代》,這部片的內容講的同樣是社會底層的小人物心聲,諷刺的是,權貴階級在電影院裡看「小人物心聲」,卻全然不管外頭的廣場上,數不清的人民高舉著旗幟大喊口號。《小丑》這部片中我最喜歡的是配樂,選曲選得恰到好處,《摩登時代》的〈Smile〉這首歌也數次被運用;電影開頭結尾致敬了老電影的花體格式,另外瓦昆演繹的小丑舞蹈,也讓人聯想到卓别林的表演,可說是無處不致敬。

同樣是看左撇子的電影博物館提到的,「小丑有一個很明確的理念,只要任何人經歷重大的打擊,都會變成瘋子。就像心理學中的『監獄實驗』一樣,天時地利人和下,人人都可能變成罪犯。」小丑被這瘋狂的城市給搞瘋了,在這糟糕的一天中,透過轉播槍殺了脫口秀主持人,高譚市陷入混亂,小丑成為暴民的精神指標;小布魯斯·韋恩則因為小丑而失去雙親,走向黑暗騎士的道路,化身制裁罪犯的私刑者;在這一天,兩個人都變成了瘋子,彼此催生。

---

話說《小丑》雖然演員與配樂滿分,但劇情鋪陳實在老套,而且拍得太過簡單直白,毫無懸念,簡直無法相信是2019年的電影,可能等我看完勞勃·狄尼洛那三部作品,都可以屌打這部片呢 (不過瓦昆還是很有魅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