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講述了在丹麥一個宗教氛圍極濃的村莊中,老農夫默頓與三個兒子一家的生活。大兒子麥克是無神論者,懷孕中的妻子英格則擁有虔誠的信仰,兩人育有二女;二兒子約翰尼斯念神學,經歷未婚妻離世後,深信自己就是耶穌的化身,被其他人當成瘋子;小兒子安德斯與信仰不同的裁縫女兒談戀愛,兩個信仰對立的家庭為了子女的婚姻竟大打出手。就在兩位老父親起衝突時,默頓突然接到英格難產的電話,匆匆趕回家等待著,最終卻等來母子均亡的噩耗。然而約翰尼斯答應他的姪女,只要擁有足夠的信念,神就會讓英格回到家人的身邊,所有人都不拿他的話當一回事,就這樣迎來了葬禮。在葬禮上,為自己出言不遜深表歉意的裁縫,決定成全女兒的願望,讓兩家人一同渡過難熬的時刻。而最後現身的約翰尼斯,竟真的帶來了奇蹟,英格死而復生,他自己也恢復了神智。
|真正的信仰是穿越人心的|
在電影中,對信仰缺乏忠誠的人都認為「奇蹟的時代已經過去。」或者「耶穌的奇蹟是例外。」導演藉片中的牧師談到正統神學教義對奇蹟的解釋:「自然的奇蹟是正常的,因為上帝是萬物的創造者,而萬物對祂便是可能。上帝可以表現奇蹟,但祂為什麼沒有這麼做? 因為奇蹟會打破自然法則,而上帝是不會打破自己的法則的。」想要調和信仰與理性就不得不對奇蹟採取這種斯賓諾莎式的哲學解釋。到了信奉現代科學的醫生那裡,更是直截了當地吐槽「你認為今晚的奇蹟是誰的功勞? 是由於你的祈禱還是我的醫術? 」即便是自稱虔誠的老農夫與裁縫,在各自的立場面前竟都拉不下臉和平共處,這般自大的表現實則是為掩蓋自己信仰的空虛。
我認為電影中的「奇蹟」是一種象徵手法,奇蹟可以發生在任何一個由對立到和解的關係之間,和解不一定非要達成一致的立場,但必定是可以互相理解、互相包容與接納的。當電影中的「奇蹟」發生時,立場基本與醫生一樣的無神論者大兒子,受到了某種感召而被打動了心房,老農夫與裁縫也能夠握手言和,敞開心胸為對方設想。電影裡擁有最純粹信念的是二兒子約翰尼斯與天真無邪的小姪女,導演透過「奇蹟」來喚醒人們心中最原始也最本質的信仰,那種信仰不帶有功利主義,也沒有誰貴誰賤,真正的信仰,應該是穿越人心與表象的。
全片除了上山尋找約翰尼斯的段落,幾乎都在室內取景,透過不斷改變取景位置和演員的站位,討論著各自的思辨,來表現每一個人物的性格與其信念。我覺得對接觸大量影視與小說作品的21世紀小孩來說,這部片的敘事方式應該是相當平鋪直敘而古老,現代的閱聽人大部分都應能掌握電影所要溝通的核心,但也可能會被大量對白與片尾的「奇蹟」所誤而看不見重點,或者對於信仰較沒有共鳴的現代人、亞洲人可能會看不下去之類的。
跟洛分享後,他給了我一個很有趣的回饋——「奇蹟」也許並非奇蹟,而是上帝安排來讓不同理念的人互相理解所必須發生的事件;所有事件都有其意義,也許當下會被認為毫無意義,或者太過磨難而被憤恨與埋怨,但是經歷了這些事件後,信仰虔誠的人便能夠尋找到上帝安排的意義,進而成長茁壯,但沒有信仰的人,可能就會迷失在負面的情緒中不可自拔。在相信「神已經為我們安排好所有道路」的洛心中,人生的道路都是寫好的,我們只需要認真地走過一遍,就能夠了解生命的真諦。所以對於這部片的解讀,他認為英格的死亡也許只是一種假死狀態,「奇蹟」是上帝安排好的必要事件,讓所有參與者都能夠有所反思——或許我們的信念不一定是正確的,或許還有更好的值得我們去探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