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島哲也 2010《告白 Confessions》IMDB 7.7 / Rotten Tomatoes 81% / 豆瓣 8.8
看完《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之後,我的腦袋裡每天都迴響著Radiohead的〈Last Flowers〉 ,真的沒辦法不重看《告白》。重看後再次折服於這部電影的冷冽畫面,導演的美感真的很好,我非常喜歡電影中冷調沉重與青春歡樂交錯剪輯的呈現方式,上一秒是歡快無比又青春洋溢的學生錄像,下一秒卻將校園霸凌變成殘酷又壓抑的玩樂遊戲。每一段的轉場、收放都是那麼恰到好處,就像在一條路上走著,一轉彎就是一個新世界,在觀看電影的節奏上來說,我覺得導演很厲害,應該也是歸功於他MV導演出身的背景吧。當然,《告白》這部片的雕琢痕跡很重,我覺得我比較會把這部片歸類為一場視覺饗宴,視覺編排與音樂搭配都很不錯,但若以類似題材來說,我還是更喜歡《青春電幻物語》,岩井俊二導演的風格更自然、更意識流、更直達靈魂。
|三位母親與他們的孩子|
「認清生命之重,反省所犯之罪,十年大概夠了吧。春天是花草樹木,蟲魚鳥獸,萬物新生的季節 ,大家千萬別浪費春假囉,我的告白到此為止。」
電影主要刻畫了三位不一樣的母親角色,主角森口悠子老師可說是其中最理想的一位母親。因為孩子的父親曾在國外度過荒唐的生活而染上HIV病毒,兩人為了女兒日後不會因為父親的緣故遭受霸凌與歧視而決定不結婚,森口便以單親母親的身份撫養孩子。她在孩子一歲時便重返職場,此後兼顧教職與母職,就算有教師會議,她也找出先接孩子並安置在保健室的方式來應對,可說是不辭辛勞地擔負起母親與養家活口的責任。三位母親對比起來,森口真的為母則強,可悲的是,她的孩子卻成為學生彰顯自我的玩物而失去性命,而她也淪為一名不合格的教師。
另外兩位母親可說是天差地別,但兩位最終都成為弒母情節的被害者。
下村夫人是少年B之母,她是一位過度寵溺到可說是怪獸家長的母親。丈夫常年在外打拼,大女兒也在外求學,家裡只有她與小兒子相依為命,於是在她病態的鼓勵之下,從小生活在溫室裡的直樹到了學校後,課業與體育沒有一樣跟得上同齡人,只有修哉願意和他做朋友。當他了解到修哉只是在利用自己且根本看不起自己以後,不知道到底想要證明什麼,直樹成為了殺害老師女兒的兇手。莫大的心理壓力讓直樹瀕臨崩潰,無法作為正常人生活,但他的母親卻不論真相,只相信自己想相信的那一套說詞,標準的「我的孩子都是被壞孩子帶壞的! 」她信口雌黃地批評森口老師,如此是非顛倒,直接導致了直樹的價值觀錯亂,失手殺了自己的母親。
「重要的東西消失的聲音,不是啪嚓,是咚鏘 ! 」
八坂副教授是少年A之母,她是一位優秀的物理學者,婚後放棄前程以培育兒子的母親為業。然而隨著修哉逐漸長大,只要孩子達不到她的要求就會挨打,她也越發後悔當年放棄事業的決定。修哉的父母最後選擇離異,母親重新開始研究事業,對兒子不聞不問。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成長,修哉的性格變得扭曲,他自恃天才,讀著媽媽留下的書籍,動手製作機械,期望能吸引母親的注意並獲得認可,但媽媽卻再婚且懷有身孕,過上了自己的人生,這讓修哉大感不平,只想拉著全世界一起陪葬,沒想到卻害死了自己的母親。
下村夫人與八坂副教授同樣都是過度重視且干涉孩子的母親,但她們對待孩子的方式是兩個極端,下村夫人極度溺愛,八坂副教授則是極度貶抑,兩個相反的家庭卻走上了相同的道路,一個孩子得到過多的愛,一個得不到母親的愛。就這方面來說,我覺得我自己的成長過程是最值得推廣的,我擁有雙親的愛,但他們從不過度干涉,也可能雙親在我成長期間一直在矛盾冷戰是一大原因,他們為了各自的煩惱從而忽略了對孩子的關注,於是我得以在充滿自由又受到父母支持的狀態下長大,我可以獨自探索自己的興趣,雙親也用金錢支援我的夢想,還能有比這更理想的成長背景嗎?
|加害者|
「有殺意的人沒能殺人,沒殺意的人卻殺了人。」
修哉爲了引起媽媽的注意,策劃了殺人事件,但他沒有料到,他製作的電擊包未能殺死森口老師的女兒,只是造成孩子昏厥,真正殺死愛美的其實是他一直看不起的直樹。最後害死兩人各自的母親也是同樣的模式——有殺意的修哉沒能讓體育館爆炸,卻害死了自己的母親,沒想殺人的直樹在母親打算玉石俱焚的劇烈刺激之下,失手殺了母親。只能說,不管哪一起事件都是環環相扣的,悲哀的是這些破碎家庭都沒有足以考取合格雙親證照的大人,他們不成熟的教育及觀念深刻地影響了孩子的教養發展,因為「沒有人告訴我殺人是錯的。」因為「我不想被看不起、我要讓別人對我另眼相看。」所以他們就去做,如此扭曲,令人大開眼界。
電影裡最讓我有感的橋段是全班用戲謔的方式霸凌兩位加害者,秉持著正義的旗幟行著不義之舉,難道不是人性最可怕、最幽暗的投射嗎? 或許每個人心裡都豢養著恐怖的怪物,只是沒有能讓我們表現出來的地方,一個班級37個學生之中,絕對不止這兩位學生的家長有問題,班裡不乏霸凌帶頭者、落井下石者,也許「沒有人告訴他們這麽做是錯的。」也許他們也有各自的人生課題無法解決,只能用暴力宣洩的方式紓解壓力。這個橋段一直讓我想起北捷無差別殺人事件,事後的獵巫與言語暴力絡繹不絕,我當時真的覺得這樣的社會氛圍很恐怖。逐漸成長的我,最後還是只能導出這樣的結論 : 如果是一個懂得愛也相信愛的人,愛是能夠戰勝一切的,戰勝恐懼、憤怒,或是其他一切負面情緒;但這世上還有太多的不幸,而那是我這種幸運的人所不能了解的悲慘苦痛。
作為冷到極點的森口老師的對照,接任這個班級的導師是一位熱血過頭的年輕男老師寺田,他不只衝勁過度,還搞不清楚狀況,在他不分青紅皂白地胡亂攪和下,加劇了班上那種歡樂而不把一切看在眼裡的氛圍,這樣的人難道不也是一種加害者嗎? 我覺得會演變成這種愉悅的霸凌狀況,其實是因為全班都在經歷著PTSD症狀。森口老師不負責任地把失去愛女的情緒施加在13歲的青少年身上,他們敏感又脆弱,又沒有一位專業且成熟的大人來開導學生們受創的心靈,就跟美月說的一樣,「這個班級瘋了⋯」可是若有相應的處理方式,或許就能降低發生憾事的機率,我覺得不該非黑即白地討論「人性本善還是本惡」,很多時候,真的只是沒有人援手、也沒有人引導。
---
梳理完這部電影的情節,還是覺得很悲哀,而這並非一位讀者或閱聽大眾所能矯正的社會實況,只能從自身做起,慢慢累積愛吧。中島哲也導演擅於找出故事的核心意義,再用類型片加以改造,他的手法真的很成熟,《告白》這部片大量運用陰冷灰暗的色調,塑造表面冷靜的老師、青少年面對罪惡時的壓抑及疏離感,都處理得很到位,當然,裡面最讓人不寒而慄且令人目不轉睛的就是松隆子本人了,她真的很會,每一次看她演出都更加欣賞這位演員,下次有機會再來繼續攻略中島哲也導演的電影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