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5日 星期日

: : 我的意外爸爸 Like Father, Like Son : :

是枝裕和 2013《我的意外爸爸 Like Father, Like Son》IMDB 7.8 / Rotten Tomatoes 86% / 豆瓣 8.7

我的第一部是枝裕和電影是《海街日記》,接下來最想看的就是《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與《我的意外爸爸》。是枝裕和真的很喜歡深掘「家人」這個主題,他持續不輟的創作,直到《小偷家族》完美地呈現出他的中心思想——並不是擁有血緣關係就是真正的家人,家人是需要彼此陪伴、為彼此付出、關愛彼此的存在,而這個內心的拉扯,在《我的意外爸爸》中透過親生子被調換的兩家人,呈現出了極為深刻的省思,看得我一把眼淚一把鼻涕。


|截然不同的兩家人|

福山雅治飾演的野野宮是在大公司任職建築師的白領階級,家境優渥,工作繁忙,性情嚴肅的他就算在家也總在處理公事,因此大部分照顧與陪伴兒子的任務便落到了妻子身上。中川雅也飾演的齊木則經營著一間叫TSUTAYA的小店做著水電工的生意,和妻子育有三子,生性調皮愛玩的他將家庭氛圍經營得歡快又熱鬧,兩家人一起拍攝家庭照時便是非常明顯的對比——野野宮一家站姿挺拔、表情內斂,齊木一家則擺出各式各樣的姿勢與快樂無比的表情,真的是性格與氛圍都截然不同的兩家人。


















|教育方式養成不同的性格|

「時間就是一切,孩子的時間不能等。」

差異如此巨大的兩家人,如果交換孩子要怎麼生活下去呢? 嚴格的野野宮透過以達成「任務」來獎勵兒子慶多的方式,讓他服從命令,毫無交換條件地獨自到齊木家生活。養育方式較隨性的齊木則只是單純交換,並要求野野宮多花一些時間陪伴,因此當野野宮給琉晴立規矩的時候,孩子當然會感到困惑與不解,「為什麼我今天要守這些規矩? 為什麼我不能回家? 為什麼要叫你們爸爸媽媽? 」而只會讓晚輩服從,卻從未與小朋友對話過的野野宮,只能放棄回答這些疑問,說一句「就是這樣」來敷衍與結束話題。這種相處方式,對與家長關係相對平等的琉晴來說是難以適應的,所以生活到後來,琉晴就算被限制行為,也經常只是摸摸鼻子離開現場,他不像慶多一樣被訓話就站得筆直、乖乖聽訓,而是我不想聽,但我也不能違抗你,那我就離開。

野野宮的教育方式很像我姐夫,非常嚴格而且極具權威,他們那種不怒自威的氛圍會讓小朋友畏懼,雖然慶多看起來像是很習慣父親的教育方式,因而溫順乖巧,但我知道我自己的大外甥是被他父親形塑成現在的模樣的。丹是我的大外甥,他小時候是個天真爛漫的小孩,但姐夫和姊姊生他的時候才20多歲,養家活口的壓力使得姐夫必須找到發洩的出口,因此只要丹稍微皮一點,他就會難以控制情緒地對孩子破口大罵。丹才三歲,弟弟就出生了,姐夫當時也才30歲,他非常嚴格地要求丹要有哥哥的樣子,我作為阿姨在旁邊的觀察,覺得丹在弟弟出生之後,被罵被限制得更多,直到他5、6歲長成一個很會看大人眼色的孩子,做事總是小心翼翼、生怕犯錯,並且總是做那些會得到稱讚的事情的模樣,我才知道原來家庭教育是這樣影響一個孩子的成長的。電影畢竟不夠全面,我不曉得慶多是不是跟丹一樣,但他也是渴望得到父親肯定的小孩,這一點倒是與丹頗為相似。

另一方面,當父母親對於慶多的身世在進行爭吵時,他獨自在房裡全都聽在耳裡,這個模樣讓我想起了自己小時候。我從小到大都在聽自己的父母爭吵,這樣冰冷的家庭氣氛,我真的好厭煩、好討厭,現在想想,我有一個獨特的「活在自己世界的性格」應該正是因此才長出來的,這個不問世事的性格幫助我逃避父母的爭執,當他們脾氣上來的時候,我就一言不發、乖乖做自己的事、沈浸在自己的世界,直到我國高中更有自主性以後才長出厭惡的感覺。從這點來切入,我覺得自己比較像琉晴,會有反抗心理與疑問,而當我被敷衍、得不到想要的答案時,我就做做樣子、左耳進右耳出、挖著鼻孔罰站 (根據我媽的轉述 XD)。

會長成不一樣的人,除了家庭教育的方式不同,小朋友各自的性格也都不同。可能慶多的服從性本來就比較高,也可能他對父親的感情是很複雜的敬畏之情,除了服從以外,如果能得到稱讚,那種渾身灌滿信心的感覺可能比其他小朋友都要更高,也就是面對挑惕的父母,對自我也會更加嚴以律己吧。而琉晴整個人散發的氛圍,其實比較像洛,洛也是在一個開明且自主性高的家庭成長起來的,他們外放的性格看得出來對自己非常有自信,如果有什麼想法就會直接說出來,覺得不對的地方也不會畏懼權威,這樣的小孩如果遇到嚴厲的父母,一定會說他們「很難教」,到了青春期也可能會超級叛逆,但如果家庭氛圍並非壓抑而是鼓勵性質的,那就會像洛一樣成為一個充滿自信與魅力的人吧 !


|養育之恩與生育之情|

「沒輸過的人,就是缺乏同理心。」

身為菁英的野野宮,仔細觀察會覺得他做決定其實蠻容易受身邊的人影響,不論是律師朋友隨口建議他把兩個孩子都收下來,導致他與齊木夫妻產生衝突,或是後面受自己的父親「血統是不能騙人的」言論影響,因而下了交換孩子的決定。人無完人,年紀增長並不能代表不會做錯決定,或者也有可能是為了獲得認同感、為了面子著想,而做一些違心的決定,直到發生自己預料之外的事件,不得已才會逼自己面對真相,沈澱與自我對話,找到最適合的解決方式。

以上劇情就體現在交換孩子後,琉晴在野野宮家適應不良的情況。習慣自由與玩樂的琉晴,在孤單的野野宮家經常靜不下來,某一天他看到樓下的孩子在放風箏,他便趁著媽媽睡著的時候跑出門,自己搭電車回到原本的家。琉晴才6歲耶,真的是令人刮目相看,而在控制較強的環境下絕對不會發生的事情竟然發生了,終於使得野野宮做出改變。他首先想辦法改善與琉晴的關係,希望能增進感情滋長,但即便如此,琉晴最想實現的願望卻還是回到原本的家,而野野宮與妻子實際上也非常想念慶多,6年的情感並不能簡單拋卻,在陌生的親生子與積累感情的養子之間搖擺不定,真的是非常困難的選擇,還好他們最終還是願意為孩子著想,拋下「血統」這種陳舊八股的思考模式,讓兩家人回歸正軌。

我自己覺得最好的方式就是成為關係緊密的兩家人,互相培養良好的感情一起成長,讓孩子就好像擁有一雙父母一般,那應該就會是最美滿的結局了。在台北獨自與爸媽生活的我們家,總是只有回台中過年的時候才能讓我感受到大家庭的氛圍,其實我很嚮往那種熱鬧又活絡的氣氛,也很喜歡與疼惜晚輩的長輩們相處,所以我覺得遇到這樣的事件,自視甚高的野野宮選擇不與他低看的對方家庭往來,真的不是很明智,小朋友的感情也沒辦法那麼直接地割裂與斷裂,本就應該互相扶持,讓孩子的避風港變得更加寬廣,那才是圓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