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丹利·庫柏力克 1971《發條橘子 A Clockwork Orange》IMDB 8.3 / Rotten Tomatoes 90% / 豆瓣 8.4
看過好幾次《發條橘子》以及庫柏力克的電影,非常喜歡他的作品,真是百看不膩。他的電影總是擁有強烈的配色、蔓延的圖騰,還有令人耳目一新又時尚的配置擺設,極富風格的視覺印象,搭配前衛而澎湃的古典樂和電子樂,明明是這麼老的電影,卻更讓人驚豔。庫柏力克是我非常崇拜的導演,他的作品實在令人難忘,後勁也極強。
對我來說,老電影是極富魅力的,在沒有電腦特效的年代,要做出逼真至極的畫面效果,還要調出讓人have no idea如何做出的音效,老電影的溫度和細節都是現今不能比擬的。電腦科技進步之後的21世紀,電影特效大同小異,經常有似曾相識的錯覺,結果作品缺乏辨識度;直到現在,透過名導如諾蘭的堅持,使用實體模型拍攝,從而讓虛浮的畫面又回歸過往逼真特效的年代,當代的電影又好看了起來,眾多導演們也持續地挑戰和突破技術的限制,終讓電影產業更上層樓。
---
因為看這部總是會聯想到《猜火車》,又兩部混著重複看過好幾次,以至於我有時對於劇情和畫面會產生混淆,像是小嬰兒在天花板爬行那個影像,我常要反覆思量一番才確定這是《猜火車》的一幕。對我來說,這兩部都是我非常喜歡的作品,也有著相似的情節。最近看到《猜火車》要拍20年後的續集,讓我想起《Before》系列,心裡十分激動! 看到預告,這群主角們即使成為中年大人之後的現在,還是與社會格格不入,還是對世界充滿了疑問,那種始終如一的感覺會為人們找回當年的熱情。
《發條橘子》在當年間接引起多起殘暴性犯罪,結果庫柏力克將之列為禁片,死後才解禁。我從學生時代至今看過幾次,對於其中的暴力展現已經免疫,不過我不記得第一次看的感想,我一直是從未接觸過社會黑暗面、光明地長大的小孩,我想第一次對我來說應該挺衝擊的吧? 但這次重看,我卻深深著迷於演員表演的狀態之中,那種充滿戲劇性的口吻和肢體語言,還有娟麗迷人的台詞,每一幕都讓人驚奇,我以前怎麼從未好好注意過?
「接下來我們要來個出其不意的拜訪,這才是真正刺激的、超暴力的愉悅與沖擊。」
這部片從開頭的超大特寫,到鏡頭慢慢拉遠,看見在牛奶吧裡那幅讓人目瞪口呆的景象——一群群頹廢的人們,在裝置煽情的女體供奶機之中喝著特級牛奶,精神恍惚而執著。一登場就來個下馬威,直到現在這部片的美術設計依然是前衛且讓人印象鮮明的,就如《銀翼殺手》、《AKIRA》,一個個充滿未來感的場景和廢棄的街道共存,讓人好奇。
「接下來我們要來個出其不意的拜訪,這才是真正刺激的、超暴力的愉悅與沖擊。」
這部片從開頭的超大特寫,到鏡頭慢慢拉遠,看見在牛奶吧裡那幅讓人目瞪口呆的景象——一群群頹廢的人們,在裝置煽情的女體供奶機之中喝著特級牛奶,精神恍惚而執著。一登場就來個下馬威,直到現在這部片的美術設計依然是前衛且讓人印象鮮明的,就如《銀翼殺手》、《AKIRA》,一個個充滿未來感的場景和廢棄的街道共存,讓人好奇。
「我在雨中歡唱,就這麼在雨中歡唱,多麼愉快的感覺,我又快樂起來。我嘲笑天上的雲,如此地凄黑,陽光在我的心中,我準備好迎接愛,讓那暴雲追來,四周的每個人,來迎接這場雨,我臉上掛著微笑,我走在路上,哼著快樂的旋律。」
男主角Alex由麥坎·邁道爾飾演,我沒看過這位演員其他的表演,但這個角色真是絕贊,他的表現恰如其分地詮釋了Alex這個人,很可惜我還沒看過書,不曉得有否不同,可是光是去富貴人家中邊跳舞邊唱著〈Singing in the rain〉釋放暴力和性的那一場戲,加之聽說那是演員的即興演出,實在無法不佩服,那嬉鬧和病態集於一身,反社會的態度非常精彩。雖然原唱者對於這樣的片段感到受辱,我卻覺得這段表演搭配這首歌簡直神乎其技,庫柏力克的另一部電影《奇愛博士》的結尾,搭配核彈爆炸畫面的是悠揚的爵士樂曲〈We'll meet again〉,基本上是同樣的手法,相當前衛。
在那樣殘酷的世道中,Alex不隱藏他對世界的失望,不活在謊言之中,而是正面迎擊;我不是在肯定暴力,或是活得隨心所欲、一點都不用為道德和自我約束而操心,只是喜歡他坦蕩的態度;世界就是這麼爛,很多人自欺欺人、活得虛假,他們更需要被敲醒。〈Singing in the rain〉這首歌作為Alex這種人物的心情抒寫,真是既諷刺又貼切。
這座豪宅前後出現過兩次。庫柏力克的電影中配色是門獨到的學問,他追求的不只是乾淨的擺設,或是人物剪裁俐落的裝扮,他很會運用人物與空間的關係,讓整個畫面鮮活起來;他的電影每一幕都是藝術,都讓人難忘。在進入彩色電影的時代後,有這些導演開疆闢地,不斷開拓影像藝術的極限,在有限的生命中留下經典,真的是造福影迷。
「這個晚上小小發泄了一些精力,我們都感到有點疲累和煩心,所以我們下了車到可羅瓦來睡前小酌。角落有一些電視臺的人,有說有笑地,毫不為這邪惡的世界操心。音響上的唱片播放完畢,在下首歌之前的短暫寂靜,她突然高聲唱了起來,一時之間,活像是奶吧裡飛來了一隻大鳥,我感覺全身的寒毛都豎立了起來,泠顫像緩慢的小蜥蝪,爬上,又再爬下。因為我知道她在唱什麼,那是路德維范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的片段。」
Alex還有一個非常奇妙的特點,那就是他是個古典樂迷,特別熱愛貝多芬,他是這麼形容的 :
「哦,恩賜,上帝的恩賜,炫麗美妙的具體呈現。像是一隻由珍稀的天堂之石鑄成的鳥,或像是銀色佳釀在宇宙飛船中流動,重力再也無關緊要。我一邊聽著,一邊想像著如此美妙的景像。」
在慷慨激昂的樂聲中睡去,Alex夢見的是嗜血的畫面,音樂是他的一種寄託和堅持,不過,或許也滋長了他毫無顧忌的欲望和對外的發洩,他太過忠於自我而無法無天,他骨子裡就是純粹的邪惡。觀眾在Alex家中的片段可以發現,他生長在一個良好的環境,有著慈祥的父母,豐衣足食;其實他好像根本沒什麼好抱怨的,但這就好像《猜火車》裡不願選擇那些物質生活的主角,或是《鬥陣俱樂部》和《崩壞人生》中看破生活的虛無而選擇摧毀一切的中產階級,我總覺得在現在這樣的世道中,這種人只會越來越多,因為沒有什麼可以追求的,這世界就是一個假面具,影集《黑鏡》中那些虛空到極致的世界終會到來,這世界只會更亂。
經過兄弟們的叛變,Alex還是執意進行搶劫的行動,在這充滿情趣藝術品的豪宅中,他們的追逐戰顯得戲謔而荒誕,搭配輕快愉悅的古典樂,看起來真是萬分諷刺,整部片庫柏力克多處運用這種和影像相反情境的配樂來製造反差,效果反而更加驚人。最後Alex終於失手殺了人,被兄弟和父母所遺棄,步入漫長的牢獄生活。庫柏力克在這些暴力行動中使用許多詩意的鏡頭和樂曲,或用繪畫的方式表現血腥,大概可說是一種暴力美學了。
「我不在乎危險,我只想成為好人,我要我剩下的人生能充滿良善。」
「問題是這個技術是否真能讓人向善? 善良是來自心中,善良是種選擇,當一個人無法選擇,他也不再為人。」
「我不了解這些道理原因,神父。我只知道我想成為好人。」
「耐心點,孩子。信任上主,指引汝之子,衪將使汝振作,賜與靈魂喜悅,阿門。」
為了永久脫離監獄和那群渴求美少年的變態男子,Alex積極爭取參與「魯道維科技術」,他不聽神父的告誡,也不真心向善,他只是不想待在那腐爛發臭的地方,不在乎自己會變成什麼模樣。
「把罪犯塞在一起,得到什麼? 犯罪的大集合、刑罰中的犯罪,政府可不能再關心過時的刑罰理論。很快地,我們可能需要所有的監獄來關政治犯,處理普通罪犯最好以純粹治療為基礎,除去犯罪的本能,就是這樣。一年內可全面實行,處罰對他們毫無意義,他們享受所謂的處罰。」
新上任的內政部長打算強硬地推行這套治療,說是治療,其實是以不人道的方式強迫罪犯吸收暴力影像,他們說正常人對於可怕事物的反應是恐懼和噁心,因此Alex感到害怕是變得健康的證明。雖然荒唐到不行,但Alex只要想到暴力就會反感,更因此聽不了他最熱愛的美妙的貝多芬。這種強制閹割型的法律,就像極權之下的體制,人性中的暴力真的能用體制糾正過來嗎?
可憐的Alex,他出獄了,可是他也失去了很多珍貴的東西,他失去自由意志,父母也放棄了他,更可悲的是,對父母灰心喪志而離家以後,他竟遇上成為警察的昔日混混朋友,更再次步入他們之前強姦擄掠的同一個場所;Alex沒有任何籌碼,他連保護自己都做不到,聽著他曾經最愛的第九號交響曲,那種錐心的痛苦讓他只想永遠遠離這邪惡而殘酷的世界。這裡也點出許多現實的矛盾——只要在體制規範下,警察行使暴力也不會怎麼樣,受害者對加害者大肆報復也不會怎麼樣;只要在體制規範下,我站在善的那方,那麼不管對惡的那方做什麼都可以被原諒,即使惡人已經被矯正成一個無法施暴的好人也一樣。
「他會是所能想像最有威力的武器,保證政府不會在大選中勝利。政府最自負的就是他們處理罪犯的方式,招募年輕的流氓進入警方、提出破壞心智的技巧做為制約之用,我們之前在其它國家就看過了,最後的結果,在我們察覺之前,他們就會有極權主義的一切設備。這年輕男孩就是這殘暴提案活生生的證人,人民、一般大眾,一定要知道、一定要了解,自由的傳統需要捍衛,自由傳統即是一切!一般大眾會讓它通過,他們會為了更安寧的生活而出賣自由,所以他們必需被引導、被驅使、被推動。」
最後Alex成為政治上的武器,敵方陣營打算用他來打擊現任政府,揭露政府集權的謊言。之前上課聽到現在社會上有著各式各樣變種的獨裁者,這段描述用在中國大陸上很是貼切——人民為了安逸自保,更因為國家給了他們假象的美好生活,他們能夠忍受高壓的統治,另一方面,如美國為了杜絕恐怖攻擊,而實行全面的監聽控管,國家無孔不入地擴大權力,又如為了防制性侵而在社會上討論過的「化學去勢」,當然還有鬧得沸沸揚揚的死刑制度;人們為了平安而賦予政府更多的力量,連自己的權利被奪取都不知道。
然而,那些嚇阻的刑罰,是真的有用嗎? 我們看見Alex雖然對犯罪反感,但他內心的邪惡並不因此減少,當時爭論「化學去勢」的反面意見也是如此,如果性犯罪者失去性能力,怎能確保他們不會使用其他方式做出報復性犯罪? 那麼Alex是不是也可能在他不用接觸到暴力和性的前提下,做出傷害社會的舉動? 因此這種防治根本是無用的,這部片的文眼就在於神父對Alex所說的話「善良是來自心中,善良是種選擇,當一個人無法選擇,他也不再為人。」強制性地失去選擇能力,這並非解答,要讓Alex這樣的人改過向善,始終必須由心著手,萬物都擁有著我們引以為傲的自由,從自由意志去選擇向善,這才是犯罪防治該有的根本。
查了一下書名的由來,「發條橘子」取自英式俚語「queer as a clockwork orange」,對曾經派駐馬來西亞及汶萊的作者柏吉斯來說,馬來語中的「橘子」是指「人」的意思,橘子象徵人類純真善良的自然本性,「發條」則是一種機械裝置,象徵規律和節制。「發條橘子」是人體與機械的組合,把機械式的道德觀強加於柔軟的肢體上,意指主體遭受他人操控,失去了自由意志。當人類失去自由意志,其實也失去了選擇向善的能力,如傀儡一般的人民,大概會是國家與權力者的最愛。
可憐的Alex,他出獄了,可是他也失去了很多珍貴的東西,他失去自由意志,父母也放棄了他,更可悲的是,對父母灰心喪志而離家以後,他竟遇上成為警察的昔日混混朋友,更再次步入他們之前強姦擄掠的同一個場所;Alex沒有任何籌碼,他連保護自己都做不到,聽著他曾經最愛的第九號交響曲,那種錐心的痛苦讓他只想永遠遠離這邪惡而殘酷的世界。這裡也點出許多現實的矛盾——只要在體制規範下,警察行使暴力也不會怎麼樣,受害者對加害者大肆報復也不會怎麼樣;只要在體制規範下,我站在善的那方,那麼不管對惡的那方做什麼都可以被原諒,即使惡人已經被矯正成一個無法施暴的好人也一樣。
「他會是所能想像最有威力的武器,保證政府不會在大選中勝利。政府最自負的就是他們處理罪犯的方式,招募年輕的流氓進入警方、提出破壞心智的技巧做為制約之用,我們之前在其它國家就看過了,最後的結果,在我們察覺之前,他們就會有極權主義的一切設備。這年輕男孩就是這殘暴提案活生生的證人,人民、一般大眾,一定要知道、一定要了解,自由的傳統需要捍衛,自由傳統即是一切!一般大眾會讓它通過,他們會為了更安寧的生活而出賣自由,所以他們必需被引導、被驅使、被推動。」
最後Alex成為政治上的武器,敵方陣營打算用他來打擊現任政府,揭露政府集權的謊言。之前上課聽到現在社會上有著各式各樣變種的獨裁者,這段描述用在中國大陸上很是貼切——人民為了安逸自保,更因為國家給了他們假象的美好生活,他們能夠忍受高壓的統治,另一方面,如美國為了杜絕恐怖攻擊,而實行全面的監聽控管,國家無孔不入地擴大權力,又如為了防制性侵而在社會上討論過的「化學去勢」,當然還有鬧得沸沸揚揚的死刑制度;人們為了平安而賦予政府更多的力量,連自己的權利被奪取都不知道。
然而,那些嚇阻的刑罰,是真的有用嗎? 我們看見Alex雖然對犯罪反感,但他內心的邪惡並不因此減少,當時爭論「化學去勢」的反面意見也是如此,如果性犯罪者失去性能力,怎能確保他們不會使用其他方式做出報復性犯罪? 那麼Alex是不是也可能在他不用接觸到暴力和性的前提下,做出傷害社會的舉動? 因此這種防治根本是無用的,這部片的文眼就在於神父對Alex所說的話「善良是來自心中,善良是種選擇,當一個人無法選擇,他也不再為人。」強制性地失去選擇能力,這並非解答,要讓Alex這樣的人改過向善,始終必須由心著手,萬物都擁有著我們引以為傲的自由,從自由意志去選擇向善,這才是犯罪防治該有的根本。
查了一下書名的由來,「發條橘子」取自英式俚語「queer as a clockwork orange」,對曾經派駐馬來西亞及汶萊的作者柏吉斯來說,馬來語中的「橘子」是指「人」的意思,橘子象徵人類純真善良的自然本性,「發條」則是一種機械裝置,象徵規律和節制。「發條橘子」是人體與機械的組合,把機械式的道德觀強加於柔軟的肢體上,意指主體遭受他人操控,失去了自由意志。當人類失去自由意志,其實也失去了選擇向善的能力,如傀儡一般的人民,大概會是國家與權力者的最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