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4日 星期一

: : 情書 Love Letter : :


岩井俊二 1995《情書 Love Letter》IMDB 8 / Rotten Tomatoes 96% / 豆瓣 8.8

這部電影歷經20年不衰,雖是岩井俊二首部長篇電影,整個氛圍與剪輯依然表現得相當好,不曉得這種清新的風格是不是當年第一次出現在日本,因而獲得廣大迴響,延燒整個亞洲,但看到電影就會知道,他掌握情緒、畫面、配樂的能力不是虛假的,那種豐沛的情感很真實,回憶與現實及書信交錯的安排也很高明,《情書》作為他最廣為人知的作品不是沒有原因的。

這部電影裡有兩個長相相同、個性不同的女子,和兩個名字一樣、性別不同的男女。同樣的長相,就像雙胞胎,或像照鏡子一樣,怎麼會和我長得一樣呢? 自己的存在突然產生懷疑,這世上有另一個跟我長得一樣的人,那麼我的價值在哪裡? 會不會自己認為的意義根本就不存在? 在電影中,博子就擔任這個角色,她那走不出去的愛情,突然失去了意義,讓她痛苦萬分。

名字相同的男女,點名時同時應答,無論何種情況都經常被聯繫在一起,就好像共享了同樣的身份,雖然盡量疏遠,卻還是被套牢在一起,在那樣互相凝視的過程中,他們的某種認同也逐漸確立,男孩子把女孩子的形象當作他的理想情人,女孩子則刻意否定,拒絕承認自己曾經的心意。相同的名字,被錯置的身份,兩人成為彼此成長過程中的一份子,另一面自己的鏡子。



|博子|

「你好嗎? 我很好。」


電影由躺在雪地上仰望著天空的博子開始說起,她正要參與未婚夫逝世三年的紀念日。博子是個特別像刻板印象中的日本女人的人,她講話輕柔、舉止羞怯、激起人的保護欲望;她漂亮,卻優柔寡斷,雖然她總是待在友人秋葉身邊,她不拒絕他,卻也不承認他,這是因為她還深深愛著過世的戀人,她的心還存在於那虛幻的影子裡面,她的愛貞潔無瑕。面對秋葉強硬的男人姿態,她實在無力掙脫,同時又被慾望吸引,那想必造成她的愧疚感,所以她不敢承認自己的感情,只想守著那隨伊人逝去的永遠純潔的愛,裝傻以對。

「所以我才想寫信去。這是一封寄往天國的信。」

在這種愧疚感和慾望互相拉扯的過程中,她將情感寄託到那不會有回應的天國去。看了藤井君的國中畢業紀念冊後,博子偷偷抄下他當年住在小樽的地址,那裡已成為國道,消失的地址和逝去的人,讓這註定成為一封寄不到的信,料想不到的是她竟然收到了回信。博子深信回信的人就是她的未婚夫,這讓秋葉很無奈又惱怒,博子從來不正視兩人的關係,秋葉忍不住寄了信去質疑,卻得到女子藤井樹的駕照影本,摧毀了博子浪漫的幻想。

「如果這是他選擇我的理由,媽媽,我該怎麼辦? 他說他對我是一見鍾情,我也一直相信這句話。可是他一直都沒有說對我一見鍾情的理由,我從一開始就被騙了。」

秋葉希望博子能讓自己自由,堅持帶她去小樽,到藤井家和國道一探究竟。樹去了醫院,三人沒有遇上,不過博子在計程車司機的疑問下嗅出端倪,發現樹跟自己長得一樣,她叫了「藤井小姐」,樹回頭卻沒有看見她,那一幕驚醒夢中人,博子不想相認也不敢置信。博子的第六感相當準確,雖然她因而質疑藤井君選擇她的理由,但我覺得她該相信兩人共享的時光,藤井君並沒有跟樹交往過,他所抱有的只是昔日的美夢,甚至可說是理想的幻影,這個模樣的女孩子是他的理想情人,但選擇共度一生是需要時間來反覆驗證而至確信的,即便此人已逝,不能得到他的言證,以一般邏輯去推想,博子也該更有自信些。

「這些都是美好的回憶,他給了我許多美好的回憶,但是我卻一直想要更多。他死後我還去墓前煩他,求他給我再多一點,我真是個自私的人。」

秋葉帶博子去藤井君出事的山頭,說要讓藤井認同兩之間的關係,原本博子很抗拒,但與住在山中小屋的熊老大,同時也是最後與藤井君相處之人的談話中,博子卸下心房,她說起藤井君跟她確認婚約的過程,雖然讓人哭笑不得,卻是實實在在經歷過的過往,加上秋葉拉她看日出、讓她對山頭喊出心裡話之後,萬千的思緒湧上心頭,融進不斷不斷來回唱誦著的「你好嗎? 我很好。」之中;這一段用回音詮釋,十分奧妙,就像博子與藤井君真的在互相慰問著對方一樣,「那麼既然你很好,我也要活得很好」,這一段給我這樣的感覺,好像那哭號過後,博子終於能坦然面對自己,讓生活步上軌道。



|女子藤井樹|

「你似乎沈浸在浪漫的幻想裡,所謂的現實是要再更令人討厭一點。」


相較於個性浪漫、愛幻想的博子,樹可說是與她截然不同的存在。樹很開朗、外向、大剌剌的,她能夠大聲說出心裡的想法,個性積極且明亮。樹沒有交往對象,也拒絕他人對自己的求愛,她就像個還未長大的少女一般,單純又可愛,和博子那種小女人的姿態完全不同,中山美穗用同樣的打扮演出兩個完全不同的人,有好幾幕演技也讓人驚訝,不得不佩服。

樹在初登場接到博子的信時就感冒了,但她卻堅持不去醫院,因為那裡有著讓她傷心的回憶。在她國三時,父親因為肺炎去世了,那一幕化作她在醫院裡的夢境被重現——媽媽以看房子為由帶她出門,卻把她送到醫院去,在樹等待叫號、昏昏沈沈的時候,她看見父親被面目詭譎的護士們推向手術室,「藤井樹」三個字變成媽媽叫她趕快過去的片段,她跑過去開門,醫院場景卻變成家裡的門,少年藤井樹站在門外,她的名字又變成中學點名的片段,最後她終於醒來,原來是護士小姐在叫她的名字。我超喜歡這一段蒙太奇剪輯,除了匹配剪接 (門的地方),還有空間透視的變形、醫院眾人詭異的氣氛,讓這段夢很鮮明。

巧的是,她一夢到少年藤井樹,就接到博子在她家門前寫完的信,原來她找的正是那位國中同學。不同於博子的痛苦掙扎,不知真相的樹很樂意地分享兩人因同名同姓又同班三年的回憶。這一段風格清新又輕快,將國中生的胡鬧、無釐頭、和簡單純粹的感覺表露無疑,岩井俊二最擅長的透明感也在世紀末的美少年柏原崇和少女酒井美紀身上展現,而且我發現這部也有少女跳舞的鏡頭,是少女樹在前往父親告別式的路上小小的跑跳,之後的作品也都有女孩子獨舞的特寫,那種透明的少女美學大概是導演的某種原鄉情懷吧?

「我們的關係就好像是伊甸園中的亞當和夏娃,在反覆的嘲笑和拷問中生存。」

回到樹的回憶,雖然她在信中總說兩人因為名字相同而招致噩夢般的回憶,但在還原鏡頭中,卻能感覺到兩人之間隱隱的尷尬和情愫,尤其樹也是被藤井君所吸引的。在他英雄救美後,兩人被罰到圖書館中工作,樹凝視著飛揚的窗簾後面若有似無的藤井君;還有不好意思在走廊上跟他交換拿錯的考卷,卻寧願在情侶眾多的腳踏車停車場一直等到深夜,並在藤井君研究考試題目時,心甘情願為他轉腳踏車踏板,讓車燈明亮;以及幫隔壁班同學傳遞心意時,好奇地問藤井君有否喜歡的人,得到否定答案後賭氣似的模樣;最後還有結束告別式,回到學校卻得知藤井已轉學,她憤怒地砸碎同學開玩笑放他桌上的菊花,為他還上他所收集的最後一本書——《追憶似水年華》,那微微的情感結束在那擺動的床簾中。

這一段解釋了前面的夢,為什麼她會夢見在父親被送進手術室後,跟著過去推開門,卻會看見與藤井君最後一次的碰面——那是因為這兩者在她的潛意識中是相連的。樹的好惡很分明,她會不喜歡都是有理由的。她不喜歡醫院,因為她在那裡看見父親痛苦的一面,因為她在那裡永遠失去了父親,那裡有的只是傷痛,所以她要一輩子遠離。在回憶裡明明她也對藤井君感到好奇,為什麼最後只剩下討厭的記憶呢? 因為那就像父親的死亡,當她砸碎那瓶菊花,最後一次凝視空白的窗簾,在她心中,就已埋葬了這段沒有開始的感情。她的初戀已死,從未體會過幸福,這讓她下意識地尋找那個最初的夢,延續到她圖書管理員的職業,延續到她不接受非她所想的愛情,延續到她如少女般清澈姿態的堅持。

「果然還是太害羞了,所以這封信沒辦法寄給你。」

樹好像尚未告別未成年,沒有正面與自己的心結和解,放不下對於死亡和失去的恐懼。所以她必須經過那些關卡,在瀕死的過程中達成對於死亡的同理,在《追憶似水年華》的借書卡背面,發現並去肯定她那從未開始的戀愛,當她終於正視這些問題,她才有可能化解心中構築已久的疙瘩,然後重新出發,否則她永遠只會是一個拒絕愛情的孩子,在圖書管理員的工作中尋找往昔的樣貌。

另外,樹在雪夜發高燒的那個關鍵時刻,對於他們全家人來說都是一個很大的關卡——樹的父親也是在雪夜發高燒倒下,爺爺堅持背他走到醫院,最後失去了他,所以母親在這時候抱著樹、保護著她的模樣,突然讓我的心底湧起一股濃厚的情感,啊,原來在像樹這樣的年紀 (推斷為國三15歲之後的十年,所以跟我現在同歲),原來在這個年紀,我們還是被父母當作孩子,而父母保護著我們的樣子,也依然溫柔強大,就連高齡70幾歲的爺爺也一樣強壯;這邊真是讓我哭到不行,覺得非常非常地被治癒了,還好他們一家三口最後都沒事,能夠送走對於失去父親的遺憾,也能夠保住一輩子的家。



|藤井樹君|

這是一個沒有面容的角色,雖然他真實存在過,但在電影開始之前就已往生,所有關於他的資訊、他中學時的長相和舉動,都存於他人的記憶之中。他是完全由各個登場人物所構築而成的角色,完完全全的第三視角,我們永遠也聽不到他的心聲、摸不透他這個人,只能任由想像馳騁,這個角色是一坨神聖的謎團,每個人只能由各自的相信和理解來勾勒他的模樣,他是最大的變數,也是最浪漫的地方。

如同藤井君在錯過少女樹之後,少女的形象成為他的理想、變成他一生追逐的幻影,在樹眼中的圖書館少年,也化作她的一個無法實現的夢境,就算她繼續在圖書館工作,也不會有另外一個藤井君再現,那溫柔的遺憾,將永遠停留在飄揚的窗簾後面,變成一個空白的夢境存在她的記憶深處。他們同名同姓,他們是彼此的鏡像,也是彼此不受侵犯的原鄉之夢,深埋在記憶之中,如侍奉神祇一般虔敬而純淨。

就好像很多人心中都有個獨舞的少女蒼井優,很多女孩心中也有個看書的少年柏原崇。他們是一種永不回來的青春象徵,那個身姿搭配那樣的光線、空氣的顆粒、柔和的氛圍,也許還有輕柔的鋼琴獨奏;那個畫面是永恆的救贖,是不會再現的逝去的美好。所以當藤井君心中那個理想化的形象重現在他面前,也就是當他遇到博子的時候,為什麼平素面對女孩子會手足無措的他,在那個當下卻能鼓起勇氣跟博子拉近關係,大概就是因為他已經有過一次遺憾,而這次他想要抓取看得見的幸福。

「我的愛已隨那南風而去啊 我乘著那藍色的風奔向那珊瑚礁 每當和你再次相見 就會忘記一切」

熊老大告訴博子,藤井君掉下山谷後遍尋不著人影,只聽到他不斷唱著松田聖子的《藍色珊瑚礁》。我們無法知道他確切想到了什麼,但大概能感受得到他是在對著愛人而唱,那麼他心中所愛是誰? 我不認為他最後想到的會是那沒有形貌的幻影,而應該是真實陪伴著他走過短暫幸福的博子。

---

回想起來,我應該是因為《花與愛麗絲》而喜歡上岩井俊二的電影,那時我們還天真爛漫;看了《青春電幻物語》,則感受到生命的殘酷和信仰被摧毀的痛苦;反而是大了一點才看《情書》,電影中同時有著揪心的遺憾和靦腆的青澀,述說不同時空下,同樣長相的女孩對於同一人的戀愛,這感覺有點像是某種隱喻,如果將博子和樹視為同一人,對於故事的理解將會如何?《情書》有著十足有趣的架構安排和溫暖的故事,另外我覺得最搶眼的是配樂,簡單的鋼琴音在乾淨柔和的畫面裡搭配起來就是令人炫目,配樂是岩井俊二作品中的某種標誌,好像只要回溯青春往昔,耳邊就會響起相似的輕快旋律,是蠻大的特色。

這部片沒有轟轟烈烈的熱戀,有著些許悲傷和治癒那些遺憾進而朝人生路途繼續走下去的勇氣,我很喜歡這部片,它簡單卻動人、真實而深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