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4日 星期六

: : 崩壞人生 Demolition : :


尚-馬克·瓦利 2016《崩壞人生 Demolition》IMDB 7 / Rotten Tomatoes 52% / 豆瓣 7.3

我本來期望看到更加反骨的電影,可能更瘋狂,類似《鬥陣俱樂部》或《美國心玫瑰情》,但這部片的氛圍較為灰暗與溫柔一些,實際上也不真的完全豁出去了,沒那麼有爽感。不過我還是很欣賞傑克·葛倫霍的選片,漸漸地會發現我喜歡看的電影,導演和演員是首選,總是會不經意看到喜歡的演員,喜歡的導演更是都會找作品來看,因為我認為有理想的人,他們會將想法偷渡到自己選擇的作品裡,而剛好我喜歡的類型,都有他們的身影。

---

「我在茱莉亞父親開的投資公司上班,名符其實的裙帶關係。他從我27歲開始『照顧』我。我討厭這個詞,像猴子互相梳理毛髮。那是間小公司,但經手金額龐大。我們低買高賣,但那都是虛幻,不是實質物體,都只是些數字,在空中傳輸的電腦代碼。」

主角Davis一出場即經歷車禍、失去妻子。毫無情緒起伏的他,因為投幣機故障而開始宣泄。透過申訴信,他暢談自己的人生,思索一些他以前從未注意到的小事,在信裡做回他自己。本以為無人理會的申訴信,卻被投幣機公司的客服小姐Karen注意到,並打動了她的心。也許因為這兩個人有那麼點相像——身在一段不知道有沒有愛的感情裡、做著不那麼喜歡的工作。相較起來,Davis不滿意他的生活,顯然是活得不耐煩了——他有個有財勢背景的美麗妻子,擁有一間設計簡約時尚的獨棟套房,身處金融業,又做到可以讓手下做事的位置。對許多人來說,這簡直就是完美人生,夫復何求? 但他並不快樂。

「我開始注意以前從未看過的事物,也許我看過,只是心不在焉。由於某種原因,一切變成一種隱喻。」

Davis對他的生活感到麻木,他甚至無法感受與表達喜怒哀樂,他只是活著而已。Karen的出現,對他最有幫助的是認識了她的兒子Chris。Chris愛漂亮、不確定自己的性向,他也對這世界懷疑,不完全認同普羅的價值,行事比較自我;這樣的孩子像一面鏡子,讓Davis映照自己的模樣,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出了什麼問題,而他得出這樣的結論 :

「若你想修補某樣東西,你得把它拆得精光,釐清什麼是重要的,什麼能讓你更強大。修補人心就像修車,檢查所有零件,才能再一一拼湊回來。」


他想起他妻子的父親、也是他的老闆Phil所說過的話,並實踐到日常生活的所有角落。他把每一樣壞掉的東西拆毀,攤在地上檢視——這其實正對應到他自己的人生。他在破壞與觀看的過程中,同時在檢索自己的生命,思考什麼樣的生活才是他想要的,他的人生應該要做什麼樣的選擇,他才能找回遺落已久的熱情。剛好這部片的另一個進行式也一直推擠著他向前——那就是岳父想用女兒的錢來籌辦基金會。

——克里斯·庫柏 Chris Cooper,這名演員也有演出《美國心玫瑰情》,飾演痛恨同性戀的上校,實際上自己卻是同性戀,把自己綁死不得自由的一家之主

「失去妻子的男人叫鰥夫,失去父母的小孩叫孤兒,但失去小孩......沒有詞形容這種人。」

Phil是個事業家庭都成功的中老年人,如果沒有意外,他幾乎只要等著抱孫子頤享天年即可,然而,他最心愛的女兒卻讓他白髮人送黑髮人,而且Davis脫序的行為讓他幾乎抓狂,他想過不止一次為什麼不是Davis死去,失去女兒,他就像失去太陽一樣。Phil最後想用女兒的名義來做善事,也是想讓她的生命結束得更有價值,這初衷沒有不好,但Davis怎麼想都覺得不妥,他拖了很久沒有簽署同意書,其實是想用另一種方式來實踐妻子的美好。

「我和茱莉亞之間有過愛,我只是沒有悉心照料。我認為獎學金很棒,我理解你的用意,但我想為她做另一件事,我在想,也許你會想參與。」

在Davis脫軌行為的背後,他一直心心念念的正是妻子的身影。我覺得他並不是不愛他的妻子,也不是感覺不到悲傷,而是妻子的死,代表了假象的崩解。那個假象就是「表面的和平」,那應該是所有人都經歷過的,為了一個不錯的生活而妥協,結果忘記最初的自己和心中理想的現實差距。Davis正是如此,他過去的生活是很多人的夢想,可是他活得很麻木,甚至拋棄自己的思想、遺失自己的模樣,妻子的死,讓這一切不再有意義,他不必再自欺欺人說自己過得很好,也不必拘束於過往的禮節人情,他終於可以卸下面具。當然他夠勇敢,對自己也夠誠實,不是所有人都能像他一樣毫無顧忌地做自己,我們除了都被困在社會價值與道德的枷鎖中之外,也被自己的社會身份給困住,老實說若不是像Davis經濟許可,很少人能這麼任性吧!

我覺得他最後的選擇其實還不錯,電影不明講他的想法,倒是讓人擁有許多幻想空間。我認為獎學金或是補助金這種東西其實很弔詭,能資助有理想卻無力實踐的人當然很棒,但也有很多用在看起來根本沒必要的地方上,可以說只是為了把預算花完而花錢的做法。對於後者我一向是嗤之以鼻,可悲的是這種事情卻一再發生,電影裡也有一段嘲諷的舉動,那就是獲得獎學金的游泳選手,竟對一面之緣的漂亮女性開黃腔,可見他私德很有問題。這便帶出一些疑問——獎學金的篩選機制完整嗎? 這個機制真的能提供給最需要的人嗎? 還有一些在表面之下的疑慮,那就是能夠多才多藝、看起來又得體的學生,難道不是因為他本身的家境能夠提供他這些額外的學習機會,才讓他更有競爭力的嗎? 這麼說起來,獎學金真的就屬他最需要嗎? 難道不會有更需要這筆錢的人嗎?

Davis最後做的決定,看起來應該是照護罹患唐氏症的孩子,並在與妻子有回憶的海邊,買下Karen的藥頭所擁有的廢棄旋轉木馬,在一個個與妻子擁有美好過去的場景中,實現妻子過往的印象——富有愛心、俏皮可愛、美好動人。他一直說不愛妻子,但那是因為他還沒有接納與找到真正的自己,當他與自己和解,也就能正視心裡的感情,那感情告訴他,他們有過的愛是真實的,讓他有餘力面對自己的人生。

---

查了名字才發現,原來飾演Karen的演員就是我很喜歡的《穆荷蘭大道》裡的娜歐蜜·華茲! 這都過多少年了,《穆荷蘭大道》裡那真是兩個性感尤物啊。

「你多久沒真的在乎一件事了? 比如你小時候,什麼對你而言最重要? 」

Karen與她的兒子Chris也有各自代表的象徵群體,但因為主線劇情都落在Davis身上,這兩個角色的比重輕了很多,也比較多意識流的帶過,加減演出一些故事的感覺。Karen是一個單親媽媽,做著糊一口飯吃的工作,與公司老闆在一起,卻並不愛他。她會被Davis的信感動,是因為那就像少了妻子的Davis,他的日常生活崩毀一般,那些信件赤裸裸地揭開她生活的「表面和平」,告訴她是時候面對真實的自己了,別再妥協於單親家庭的困苦生活,而放棄追求自己想望的人生的機會,這讓她很有共鳴。

對Chris來說也是一樣的,青春期的他對自己相當困惑,又對世界感到憤怒,但他的痛苦身邊沒有人能夠同感,母親也不值得相信,只有Davis這個莫名其妙的大人理解,只有他不受限於傳統的價值觀而超乎想像,只有他能坦誠以對,也不用感到不好意思。Davis的出現對Chris起了相當正向的作用,若沒有這個大人在身邊,Chris可能會走得更偏,或是走得更加艱難,到最後連自己都懷疑與憤恨,甚至可能會自我傷害。

最後結尾應該是Chris也想像Davis一樣,完全放縱、試一回自己真正想成為的模樣。他打扮漂亮去Pub跳舞,卻被揍到不省人事送去醫院。Davis有建議過他接下來幾年先假裝喜歡女生,等有能力再搬到對性向少數的人友善的環境。那麼Chris為何還要這麼做? 這一擊也許不是成長必經之痛,但可能是他對自己的認同與接受。他很勇敢,想嘗試坦蕩地做他自己,即使被這個世界罷凌,他也能夠忍下來,因為他不再彷徨,也知道自己不是一個人;當一個人有了信念,任何事都難不倒他。看見兒子如此,必定也激勵了Karen,一個母親為了孩子能夠多堅強,誰都無法想像。我想最後Karen終於能夠硬起來面對自己的人生,為他們母子做決定,而非依附於人。

---

縱觀來說,是個想傳達的東西很多的電影,值得讓我們回去各自檢視自己的生命。意象也拍得不錯,Davis在大街上一群舉止合宜的人身邊聽著耳機放肆跳舞的模樣,看來真的很怪咖。我們經常對這樣的人側目,但也許他們跟我們一樣平凡且正常,他們只是不在乎他人的評價。

這部真的可以跟《美國心玫瑰情》和《美國心風暴》互相交叉比對觀看,都有資產階級與年輕一代、或性向與多數人不同的人追尋自我的片段。但這種類型的電影,大概《美國心玫瑰情》太過經典,面面俱到,從中帶出太多群體的哀愁,雖然電影的節奏與劇本都不一樣,目前卻好像沒有評分和成績能夠超越它的同類電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