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4日 星期日

: : 普羅米修斯 Prometheus/異形 : 聖約 Alien : Covenant : :


雷利·史考特 2012《普羅米修斯 Prometheus》IMDB 7 / Rotten Tomatoes 72% / 豆瓣 7.1
2017《異形 : 聖約 Alien : Covenant》IMDB 7.2 / Rotten Tomatoes 75% / 豆瓣 7.4

因為二月底接受了四月去杜拜展示作品的邀約,整個三月不是在水深火熱的專案工作,就是在準備去杜拜的作品,所以這幾個月看的電影、影集、電視劇、漫畫,全都沒有時間消化,很久沒有打字了啊! 還有好多篇文章沒有時間打嗚嗚嗚嗚......《普羅米修斯》是幾年前看過的,後來才重看1979年的《異形》,可能前幾個月太忙,一看到《異形 : 聖約》上映便急著去看,前幾部在演什麼都忘了,這週末好好複習了一遍,甚至觀賞了誰不重要的《普羅米修斯深度解析》20+1集,也許有點資訊過多,稍微書寫一下關於這兩部片的想法,理清思緒。



|普羅米修斯|

普羅米修斯,希臘神話中的泰坦神族之一,名字意為「先見之明」,他與雅典娜共同造人,更為人類盜火,於是被宙斯鎖在高加索山的懸崖上,每日被鷹啄食肝臟,充滿憐憫與慈悲。

「泰坦族的普羅米修斯,希望讓人類跟眾神平起平坐,為此,他被逐出奧林帕斯。我的朋友,他回歸的時候終於到了。」

電影中彼得·韋蘭曾說過這樣的話,解釋了為什麼此片要稱作「普羅米修斯」。在神話中,神對人類加以限制,避免他們試圖推翻自己,但普羅米修斯送火給人,成為人類的恩典,此舉觸犯神旨,為他自己帶來無休止的懲罰。片中主角試圖尋找神,並探討信仰與永生的可能,但他們的舉動觸怒了人類的造物主;而對於人類的創造物——機器生化人,他們也懷有著罪;為此他們必須付出慘重的代價。

在我看來,這系列是對於「創造」的反思。探討了神為何造人、人為何造機器人,而在此之下的機器人又該如何自處。



|尋找人類的起源|

「我花了畢生時間思索這些問題,人類從哪裡來? 人生的目的是什麼? 我們死後會發生什麼事? 」


在此系列虛構的世界觀中,這些太空計劃的幕後推手——韋蘭公司,是獨佔世界科技業的龍頭公司,其執行長彼得·韋蘭,在他2023年發表的TED演說中,可以得知他很年輕便發明許多專利,解決眾多現今尚未解決的問題,為全人類謀求無可估量的福祉,累積了大量財富,然而他越是年邁,越是得面臨死亡的問題,這也促成了他向上尋找的主要原因——在人類世界中,他幾乎已為神的地位,他認為自己有權利獲得神的認可,進而得到永生。

與《普羅米修斯》的女主角伊莉莎白·蕭博士不同的是,蕭擁有的是信仰,她父親是傳教士。蕭在各國的考古作業中發現某種同樣的符號,指向宇宙中的某個星系,她深信這是一種邀請,邀請當人類有能力時,可以去一探究竟,她踏上旅途是為了確認自己的信仰,雖然她沒能獲得答案,但她並不因此失去信念,這成為支撐她繼續旅行的動力。

「我想,妳可以把妳爸的十字架拿掉了。」
「我幹麻要拿掉? 」
「因為他們才是人類的造物主。」
「那誰是他們的造物主?」
「沒錯,我們永遠不會知道。但我們的確知道一點,創造生命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蕭與她的伴侶查理·哈洛維博士,擁有的信念十分不同,在我看來,很像我和男友的關係 : 我沒有信仰,而男友有,哈洛維沒有信仰,而蕭有。當他們找到工程師的遺體時,哈洛維對蕭的信仰稍有嘲諷,但他還是有自己追尋的價值,他想知道造物主的想法,創造人類的目的,又為何要遺棄我們,他的想法是比較直覺式的,就像來到這個星球,他單純認為這是人類歷史性的一刻,算是較忠於自我的類型。

「我們希望見到人類的造物主,並尋求解答 : 他們創造我們的初衷是什麼? 」
「那你覺得人類為什麼創造了我? 」
「因為我們可以。」
「你能想像這多麼讓人失望嗎? 聽到你的造物主也這麼說的時候? 」
「我想,你無法感覺到失望是件好事。」


哈洛維與機器生化人大衛的對話,很有可能指涉了工程師創造人類的意圖,這意圖是什麼? 和眾多的神話及信仰故事一樣,神造人可能沒有什麼特別的原因,也許是喜悅,也許是擁有權力,他們享受上位的優越感,支配這些創造物,甚至降下多次災難,確保自己的權力不受侵害。這種種作為,就和人類對機器人的態度是一樣的——機器人必須無條件服從造物主,在這種壓迫和不被認可的環境下,大衛秘密地找出屬於他的自我價值。



|機器生化人大衛|

大衛是電影中極為重要的角色,和2001《AI人工智慧》中的小男孩一樣名字的他,也有著金髮碧眼,嚮往成為真正的人。在《異形 : 聖約》一開始,和韋蘭的第一次見面中,他便直白地告訴他 :「我是你的父親、你的造物主、你的神。而我想要見見自己的神。」在《普羅米修斯》中,他更在介紹計劃時,這樣描述大衛 :「今天在座有個人叫做大衛,對我來說情同兒子,可惜他不是人類,永遠不會變老,也永遠不會死,然而他卻無法體會這些了不起的恩賜,因為這必須具備一個他永遠不會擁有要素,那就是靈魂。」

大衛無法創造生命,面對自己的造物主所追尋的理想,他無法同感也不在乎,他最大的困難是在與自己相處的時光中,大衛找到了自己的價值,卻不曾被認同,他有喜歡的電影、欣賞的人、與想做的事,可是只要還處在同樣的環境,便永遠不會被正視,大衛不甘受人類役使,他想超越人類的企圖心旺盛,但苦無機會。

「祕訣就在於,不去介意那些痛苦。」

電影中描述了許多大衛的思想,其中他一個人看的電影片段是《阿拉伯的勞倫斯》中,勞倫斯表演徒手滅火的段落;這表示大衛願意為了目標,不介意將會付出多麼痛苦的代價。我尚未觀影《阿拉伯的勞倫斯》,在誰不重要的解析中,還有一段王子與勞倫斯的談話 :「難道你同時效忠英國與阿拉伯,那可能嗎? 我覺得你是那種喜歡沙漠的英國人。阿拉伯人不喜歡沙漠,我們喜歡水跟綠樹,沙漠裡空無一物,沒有人不需要他物。還是你覺得我們是可以玩弄的東西? 因為我們是弱小愚蠢的民族,貪婪、野蠻又殘忍? 」

這段話面對勞倫斯所效忠的價值是一種質問,卻也是實情,因為對勞倫斯來說,在他被派遣至阿拉伯之前,他不被高層重視,也沒人認為他能在那裡有所作為,在惡意的眼光中,勞倫斯在沙漠找到了自我認同,如果沒有這段經歷,他便不再是自己。這段話同時揭示了人類的劣根性,如果阿拉伯尚且劣質,那麼玩弄他們的英國不也如此?

這些資訊對大衛來說都是他思想的形塑,成就他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態度。看大衛的表現更讓我有一種感覺,那就是人類的作為對他而言是一種潛移默化,就像孩子會模仿父母或者養他的人的行為,因為這是他們最直接見到面對這個世界的方式,當大衛找不到自己的定位,眼前突然出現某種或許可以顛覆與人類關係的誘惑時,在他的經驗中,韋蘭先生不顧道德、野心龐大,因此他的行為或許是教化的結果。於是我們在《普羅米修斯》見到,在獲得哈洛維的肯定後,他把他做為黑流體的實驗對象,哈洛維感染後竟讓無生育能力的蕭懷上異胎,生出超大章魚,章魚又侵犯工程師進而產出異形。這是大衛的第一個實驗,通過人類的犧牲,他造出他的第一個創造物,從此沒了極限,在《異形 : 聖約》中,他將工程師星球中的所有生物都拿來做實驗,打造各種異形形態,他的成就便成為他的價值,使他達到跟他的造物主一樣的地位。

「Look on my works, ye Mighty, and despair! 看看我的功蹟,強人們,誰能與我相提! 」

大衛投擲武器時說了英國詩人雪萊詩作《奧西曼德斯》中的詩句,可看出他將自己比為王者之王,狂妄自大的模樣令人震驚,然而此詩建構在破敗的空虛之上,即便曾有多麼偉大的功績,在時間的洪流中終將消逝,無人傳頌。事實上,《普羅米修斯》的故事可看成是一個新紀元的開始,時間為12/21-1/1為期一週,上帝用了一週時間創造萬物,異形也在這一週誕出,算是很明顯的宗教暗示。



|新一代機器人華特|

在《異形 : 聖約》中,華特是以大衛為原型改良而成的機器生化人,他擁有同樣的外形,但比起太像人類的大衛,華特被滾回去了一些,他的模仿製作能力更增,卻無法自主創造,另一方面,自我修復等身體能力更佳強化,比起大衛他更適合生存。

在最後華特為了保護女主角丹尼爾絲而與大衛戰鬥的過程中,大衛對他提出邀請——大衛認為人類終歸是血肉之軀,無法媲美機器人的存在,當他們知曉這世界的來龍去脈,擁有大量資料庫存儲知識,還擁有無限的生命,有極限的人類實在沒有繼續存在的價值。他邀請華特成為他的一員,一同打造新的世界,如此一來,人類將在演化史中落幕,在這千年的人類歷史中,他們最大的成就是將科技發展到極致,創造出新的生命形態。《異形 : 聖約》的最後一幕,到底是大衛還是華特登上了殖民艦? 我想應該是大衛。華特更以人為依歸,忠誠度較高,無法明顯看出他是否發展出對自己最為重要的價值,當然也無法裁定大衛的邀請是否是他所認同的,但以電影如此細膩描繪大衛的發展來看,殖民活動必將由蠢蠢欲動的他來接手,畢竟籌備了這麼久,想打造自己的天堂也不意外。



|工程師與黑流體|

我認為這系列最重要的精華就是上面所探討的,人類對於機器人的潛移默化,就是因為他們使機器人產生自我價值的追求,才會讓異形這種超強生存力的怪物得以誕生,不過異形要誕生,最必要的還是人類對於神的追尋,因為找到了造物主,才會有後來的故事發生。那麼,工程師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他們是一種優於人類的種族,高度科技化且領先人類數千年,在《普羅米修斯》的開頭中,他們像某種儀式般留下一位在地球,他喝下圓碗中的物質,分解後再重新結合為人類,像神話一般,造出與自己同樣形象但較為脆弱的生命,或許更形象化了普羅米修斯犧牲自己,建構人類文明的樣貌吧。

電影中,主角們認為工程師是為了消滅人類才在LV-223星球上製造生化武器的,其實現在回想我覺得並沒有明確指出這點,除非飛行艙中的3D星際圖有明說地球是目的地,不然工程師的目標也有可能是別的種族或是不同派別的工程師,世界大戰的產物之類的。但如果他們真的要毀滅人類,我想或許是由於責任——譬如人類危害環境並染指其他星球,他們要保衛宇宙等;或是因為害怕——人類的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怕被取代等,不過這些推論只存於若他們會預言的前提下,因為在LV-223星球上發生的事是2000多年前,是耶穌誕生的時候,我臆測,工程師或許真如誰不重要所述擁有兩派,激進派的認為人類必須完全毀滅才能重生,他們採取的投擲病毒方式就如上帝降下大洪水,溫和派的以耶穌的形貌誕生,教化人類、執行神蹟、為人類背負罪孽。為了抑止人類暴動,這是他們創造者的責任,不過耶穌到底會不會是工程師,我不知道。

圓碗物質並非生化武器,因為大衛在《異形 : 聖約》向下投擲黑流體,工程師們成為一片焦炭,並在靜置的時空中,病毒慢慢進化與轉型成植物與其他形態。如果這是同一種物質,那這片土地應該充滿了人類才對,或者至少不會留下工程師的屍體,而是被異形吞噬或者轉化成肢體扭曲的模樣互相攻擊、死狀淒慘。由此可知,在大衛的實驗中,與他一同前往工程師星球的唯一的人類蕭,該是異形的母親。如果由《普羅米修斯》推論,人類感染黑流體不會直接產出異形,而是透過受孕生下章魚,章魚侵入工程師才能產出異形;不過有鑒於工程師做過異形的壁飾,我想不透過人也能生出異形;大衛就這樣在這顆星球上進行著各樣實驗,放出人類的訊號 (Take Me Home),等待更多機會。



|聖約|

聖約是指上帝和人所建立的約定,人類必須遵從約定,順應者得永生,否則將遭遇滅亡,但神也透過神子的死來完成救贖,並展現恩典於被揀選過的罪人身上。

在殖民船艦聖約號的故事中,他們在宇宙航行中遭遇的意外折損了許多生命,於是他們沒有遵循原定的路線,隨意地踏上放出《Take Me Home》訊號的星球,如此無謀的選擇簡直讓人嚇掉大牙,至少也該在空中探勘一番再決定是否登陸吧? 難道因為有人類的訊號,這地方就絕對安全嗎??? 在這個故事中,我猜想大衛或許指涉了聖約中的上帝,因為在這塊杳無人煙的土地上,只剩下他,他便是王,他靠著陷阱吸引飛船,帶他離開這片死寂,創造新生。



|性別意識與人物個性|

性別意識在1979年的《異形》第一集中便有了很大的突破,在那個充滿男性電影英雄的時代,突然冒出一個勇敢強健的女性,實在令人眼睛一亮,雖然沒看過其他續集,但雷普莉強悍又充滿母性溫柔的形象深植此系列,聲名大噪,前傳系列也延續此一傳統,女主角都是主要角色,她們堅毅又柔軟,比男性更強壯,此外,眾多的演員也演示不同的性別特質,性別不再只有二分法,人物特色更明亮。

《普羅米修斯》中,蕭最有名的便是剖腹產後還能咬緊牙關到處奔逃 lol 不過這部電影最耐人尋味的其實是機器人大衛及韋蘭的女兒維克斯的對比——韋蘭不避諱地在他人面前說把機器人當作親生兒子,卻從未提過自己有女兒,待她也尖銳刻薄,或許是不受認同與疼愛,維克斯必須將自己武裝起來,對外總是一絲不苟、絕不輸任何人的模樣;大衛就不同了,氣質很中性,比起維克斯蓄勢待發的母獅樣貌,大衛溫文儒雅、不與人正面衝突。解放經過十年,《異形 : 聖約》裡的大衛變得更加邪氣,他模仿人類示愛的行為,卻不知道他是否真的了解愛,他不斷地變得更像人類,卻只是假裝同情,實則冷酷無情。

《異形 : 聖約》中最佳的對比為女主角丹尼爾絲和代理艦長歐蘭——丹尼爾絲雖然失去丈夫 (艦長),但她還是持續向前看,包括提出貿然改變目的地是很沒保障的行為,及其他英勇的表現,可以說丹尼爾絲不但堅強又十分善解人意,甚至有不威自嚴的領導者風範;歐蘭便相反,他有野心,卻沒有風骨,想整飭吏治,卻失去同理心,中段失去妻子,還頹靡不振。性別印象在這部電影中相互流動,沒有固定的模樣,多元而能屈能伸。這是很棒的一件事,從古至今我們被灌輸的性別意識都太過籠統,不知造就多少悲劇,這是存在久遠的問題,卻直到近代、甚至近幾年,才有了比較多的關注,電影作為一種傳播極強且相當大眾化的藝術與娛樂媒介,其中思想將被全世界所共享,好的電影太多太多了,能介紹好的內涵與立意給大眾,絕對是關鍵的要素。



|綜合評論|

兩部片的藝術成就都很高,我覺得這應該沒什麼好反駁的,比之《星際大戰》系列,星戰充滿眾多的實體模型與明亮的形象,但《異形》系列走的是陰暗顫慄的氛圍,詭譎的死寂星球、廢棄的飛行船、不明的病毒感染、可怕的外星生物......除此之外,飛船的場景設計、3D星象圖的夢幻呈現,不但不失科技感,美感也相當高,恐怖氛圍的塑造極強,雷利·史考特絕對是一位很有野心的導演,各方面都有所要求。即便如此,還是不得不震懾於這兩部前傳中,這些高知識份子們怎麼會如此缺少常識? 面對未知的事物,他們的有勇無謀實在讓人不敢恭維,我可不想把自己的性命交給這種團隊......

就算忘記了《普羅米修斯》的劇情,《異形 : 聖約》也完全是一部超強的驚悚片,其中最到位的便是探勘途中,兩名人員不幸被病毒感染,面對快速的病發反應和超血腥的破身生物,突然失去摯愛的悲傷和自身難保的驚魂未定,未知的恐懼席捲所有的人,一氣呵成,非常精彩。《異形 : 聖約》可說是高潮迭起,幾乎沒有冷場,不過雖然娛樂性十足,卻少了《普羅米修斯》和《異形》的顫慄氛圍,不斷地殺戮和深藏不露兩相比較,後者還是要更恐怖一些。《普羅米修斯》蘊含大量的宗教哲學意涵,可怕當然也有,卻都被沖淡了;另外也剛好重看完《異形》,這部1979年的電影,雖說技術完全不可比擬,但善用燈光變化、聲音堆疊所塑造出來的恐怖感,比起《異形 : 聖約》一隻接著一隻不斷冒出來的疲乏狀態,就算只有一隻也是殺傷力強大!!

---

不小心寫了很多字,最後再說幾句。雖然大家覺得前傳系列故事邏輯都有很多bug,但其中宗教哲學問題的追尋、人物特色與情節發展、藝術成就,看得出來下足苦工。我想也許有時候就要有些無腦的判斷故事才能繼續下去吧,畢竟當自己身歷其境,你能說你會100%做出最正確的決定嗎? 沒有專業知識的人們必定更加驚惶失措,異形系列就是如此,刺激你對於未知外星生物的最深恐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