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3日 星期三

: : 光榮之路 Paths of Glory : :


史丹利·庫柏力克 1957《光榮之路 Paths of Glory》IMDB 8.4 / Rotten Tomatoes 95% / 豆瓣 9

1957年,庫柏力克28歲,和現在的我同歲,《光榮之路》是他所執導的第二部長片。某一天爸爸在MOD上看完了這部電影,當時我就很想找來看完,不得不說,MOD讓我見識了非常多部經典電影,選片上真的頗為認真,隨意地滑過Netflix,上面的片根本不夠我看,我在想,負責MOD電影類的員工應該也是影癡吧。



|戰爭的荒謬|

「愛國主義是惡棍最後的避難所。」

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壕溝戰中,德法兩軍對峙,法國司令部希望戰線有所推進,而下令攻占敵方的安特山丘。寇克·道格拉斯飾演的德克斯上校評估在沒有援軍的協助下,他的隊伍若要成功達成任務,必得損失半數以上的人力,更糟的情況下可能會整團全滅,然而,指揮的米羅將軍並不接受畏懼犧牲作為抗命的理由,此戰勢在必行。早晨的襲擊中,士兵們努力向前邁進,但才走到一半,隊伍就已損失近半兵力,將軍待在營中用望遠鏡查看,卻發現有一整連待在原地不動,他憤怒到下令砲兵隊對自己的士兵進行射擊,直到他們前進為止,砲兵指揮官拒絕將軍沒有白紙黑字的軍令,因為他無法負起責任,此時,上校回到戰壕,欲激勵士兵們再次前行,卻發現戰場上剩餘的人力也盡數撤退,此次進攻宣告失敗。

「他們接獲攻擊命令,就有義務服從,不能讓他們自行決定那命令是不是不可能執行的,如果不可能,那唯一的證據就是他們的屍體佈滿整個戰壕。」

氣急敗壞的米羅將軍希望公開處死一百名士兵,上校與將軍水火不容,而一開始下命令的老將軍假意作為和事佬,實則卻把所有的責任和矛頭全部轉向他人。最終決議上校帶領的小隊每連須交出一人背負「臨陣脫逃」的罪名進行軍事法庭的審判。

「你們必須了解,你們被選出來的理由是毫無意義的,不管理由為何,這是攸關生死的審判。」

三個倒霉鬼,一個是知悉上級犯錯的,一個是不受其他同袍歡迎的,一個是被抽籤選中的。上校在進軍事法庭前,鼓勵他們問心無愧地說出事實,強力擔保無論如何會保護他們,並在法庭上擔任三位士兵的辯護律師。然而,這場審判既無人證,也無起訴書,不接受上校為士兵提供的有利證據,甚至沒有法庭的審判記錄;這場法庭根本沒有任何意義,只是為了將軍對士兵們殺一儆百而走的一個程序罷了。原先三名士兵都是埋怨的態度,直到後來一位神父進入囚室為他們禱告,三人的堅強瞬間瓦解。不受同袍歡迎的士兵是個高個大漢,但他卻是第一個哭出來的人,上刑場之前更是抱著神父不斷哭喊,最終也要求矇著眼睛行刑;被抽籤選中的年輕士兵對現狀最為憤恨不平,他付出了忠誠和勞役,表現出色也接受過表揚,最終卻得以這種方式結束生命,他大量飲酒,差點對神父大打出手,結果被另一名士兵打到牆上昏迷不醒;知悉上級犯錯的士兵是三人中位階最高的,他是名下士,有著浩然正氣,性格堅強且為人正直,前面兩人相繼崩潰後,他最後才在認識的隊友面前卸下武裝,但依然背桿直挺地接受刑罰,看得讓人心疼。

「我有時候以身為人類而感到羞恥,現在就是這種時刻。昨天早晨的攻擊行動,不是法國榮譽上的污點,當然也不曾有辱我國戰士的榮譽,但本庭卻是個污點,是個恥辱。針對這幾個人的起訴是對全人類正義的一項諷刺。庭上諸位,判處這幾個人有罪是一項罪過,將會使你一輩子寢食難安。我不相信人類最高貴的精神,也就是對他人的惻隱之心,在此蕩然無存。」

電影裡最衝突的一幕應該就是士兵們對神父告解的片段結束,竟連接到高級官員與上流社會的愜意舞會,在他們輕鬆寫意的生活背後,卻無理地讓無辜的士兵進行一場沒有勝算的任務,甚至行動失敗了還必須推出代罪羔羊讓將軍的顏面有光,高喊著「自由、平等、博愛」的法國高層竟是迂腐至極,視人命如草芥,如此強烈的諷刺,正是毫無價值的戰爭所展示的荒謬現實。更為可笑的是,上校對老將軍報告了米羅將軍欲對士兵開槍的消息,因而把米羅送上了軍事法庭,老將軍打算以升職作為引誘讓上校成為服從他的忠犬,卻不想上校是貨真價實的高風亮節,雙方的和談毫無結論。

電影的最後,士兵們齊聚在酒館休息,老闆讓一名德國戰俘女子上舞台唱歌,原先整個空間起哄笑鬧著,安靜下來後,士兵們一齊跟著民歌的曲調哼唱,不少人思鄉的淚水落下臉龐,這一幕充滿了溫暖的感傷。在酒館外接到「回前線」指令的上校,只能給士兵們多一些時間去準備心情,未來等著他們的,可能是死亡,或是不知何時才會結束的戰爭,他的一身正氣是否害了底下的士兵與他自己呢? 或者繼續堅持下去他就能夠保護重視的事物與萬惡的國家機器對抗呢? 接下來的發展,都在電影的螢幕以外了。

戰爭是如此殘酷,人性是如此脆弱難以抗衡,如果有什麼可能會毀滅人類這個種族的東西,那也只有戰爭了。《光榮之路》說起來,是對於這部電影來說最為諷刺的片名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