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7日 星期三

: : 陽光普照 A Sun : :


鍾孟宏 2019《陽光普照 A Sun》IMDB 8.2 / Rotten Tomatoes 93% / 豆瓣 7.5

太棒的一部片了,哭到出了影院還難以好好說話。片名「陽光普照」,看見的卻是塵世中最不堪的眾生歷程,被陽光照耀得連一點陰影都難以渴求、片刻都無法喘息;「家庭」、「幸福」,這些被視為理所當然之物卻是傷人最深的利器,為了自身的家庭與幸福,卻能夠剝奪他人幸福的權力,這世界從來就沒有天外飛來的幸運,而是最原始的物種競爭所帶來的「笑到最後便是贏家」的結果,這錯綜復雜的糾葛顯示了人類生存的重大難題——為什麼不能讓所有人都獲得幸福? 為什麼不能所有人都互相扶持、一起生活下去?



|A Sun / A Son —— 一體兩面的複數獨子|

「這個世界最公平的是太陽,二十四小時從不間斷,明亮溫暖、陽光普照。」

阿豪與阿和,是以駕訓班教練為業的阿文家中的孩子。阿豪從小乖巧優秀、長相端莊、待人親切得體,因為沒有考上第一志願的醫學院,正在百人同擠一間的補習班準備重考,他的成績好,卻有著許多對於生命的疑問——書中古人說的是真理嗎? 被傳頌下來的事蹟是否有不同的解讀方式? 而我也能有不同的選擇與機會嗎? 看似前途無量,又是父親寄與厚望的大兒子,最終卻在弟弟待在少年輔育院的期間跳樓自殺。他說其他人都有陰影可以躲,只有他自己,在陽光照耀下無處可躲。阿豪在家中就像是和煦的太陽,善於察言觀色、化解家人之間的衝突,也願意承擔家人遺下的責任,雖然他什麼都沒有說,但就像阿和所評論的「他把所有的好都給了別人,忘記留一點給自己。」一個默默承擔、沒有任何發洩出口、還總是壓抑自己笑臉迎人的孩子,我們不會知道他的痛苦累積了多久,而這樣的痛苦,除了自我了結以外還有沒有其他的方式可以紓解?

阿和在媽媽的描述裡是這樣的,他上了小學以後就過得不快樂,國中加入了拳擊隊,每天到處打架,直到前陣子發生砍人事件進了輔育院,15歲的小女朋友又大著肚子住到家裡來,他的人生軌跡和哥哥是截然不同的,似乎永遠只活在陰影之下。阿豪在家庭的期許、個人的完美主義、與社會病態的升學制度下被踐踏得體無完膚,導演與剪接將阿豪的考試院生活與阿和的輔育院生活平行對比,表現了阿豪所受的壓力與痛苦並不比弟弟少,只是社會大眾多認為阿豪走在光明璀璨的人生道路上,阿和卻是遭人唾棄的一方,就如阿文從來只認一個兒子。

在電影院中我意識到這和我前陣子常看的電視節目《什麼道理》中的家庭問題可以相互連貫,那一集標題是「缺席的父母」,其中一個來賓生在重男輕女的家庭中,從小只有哥哥留在父母身邊,她被外公外婆帶去養,她說媽媽沒有為了自己而奮戰,這是她心裡一輩子的刺。當外婆過世後,她因為不想面對父母,在小六的年紀就毅然決然出國留學,鄧醫師說「你對於父母的期望,其實是所有人類很本能地對父母的期望,可是,人要做到能夠給完整的愛的父母,並不是每個人都做得到。在這樣的狀況下,她從小層疊了很多幻想,幻想在理解自己為什麼不被愛、不被選擇,可是事實上她又在外婆的愛之下茁壯成長,所以她有被培育出某些能力,只是沒有解開那個困惑,所以會發展出爸媽很早就覺得自己沒辦法做她的父母,在心裡上會覺得沒有辦法造鑄你,這其實是很讓人挫折的。但是她擁有承認的能力,承認自己對父母有期望與要求,有很多人在治療過程中無法承認這件事,導致他們一輩子陷在覺得自己被虧欠的命運當中,那就沒辦法做到原諒與和解。」

另一方面,阿德老師說「面對問題,不一定能解惑。如果現在我投胎轉世到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中,我一定會選擇當妹妹,因為重男輕女這個制度觀念下最大的受害者,就是這個兒子。被過度關心的人,比起被過度忽略的人,他的地獄可能深更多,因為他所有的能力都會被剝奪,就像你國小六年級可以出國,他可能到大學畢業都沒有能力。他的壓力跟你的語言是不一樣的,他可能會想說我寧願不要有這些關係,因為成長的過程,最怕很多手伸進來,反而你的成長過程底氣非常安穩,更幸運的是,你能夠離重男輕女的家庭那麼遠。第二個幸運是,哥哥的能量也很強,沒有在這樣的關係中變成一個偏頗的人,也能給你感情上的連繫,才能讓你這麼完美。」

我覺得這些答案完全可以借鏡到這部電影中。阿和從小在家庭的過度忽視中成長,導致他像節目來賓需要出國留學去尋找其他的歸屬感一樣,他選擇了《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中成群結夥的幫派孩子的出路,他需要其他人帶給他情感需求來感受到自己的存在,而缺席的父母就這樣與這個兒子的距離越來越遙遠,終於他被父親所拋棄,進了少年輔育院。在那裡阿和靠著自己的堅強茁壯起來,於是出院以後能夠一夕長大,負擔起成家立業的責任,做自己能做的工作,也不怨天尤人,默默努力,至此,哥哥身上的太陽開始向他照耀。阿和在沒有了與哥哥的比較以後才能真正活出自己,而不再只是隨波逐流,父親阿文心中的獨子也被強迫替換成了這個他原本認為不成材的兒子。



|父母親的轉變|

我覺得阿豪的成熟穩重是來自於媽媽,媽媽在面對家庭的劇變下,總是獨自承擔做主,從一開始她就一個人去處理法院的事,一個人去輔育院看阿和,一個人決定帶著懷孕的小玉一起工作生活,一個人幫著小玉一起帶孩子。在這些人生的進程中,只有父親阿文一直停留在喪子的驚嚇之中,他拒絕幫阿和付法院判決的賠償金,他拒絕認阿和這個兒子,當然也完全不過問小玉與他們的孩子,阿和回家後他也拒絕面對,一個人住到了駕訓班職員休息室。以前的阿和就像是爸爸,遇到事情只會逃避,但在哥哥離世後,他選擇站起來重新做人,只有阿文始終走不出來。

阿文終於發生轉變,是在一天夜裡,令人驕傲的大兒子來夢中看他,阿豪與父親告別,永遠隱身進入無盡的黑暗。阿文醒來後去街區尋找兒子的身影,卻在便利商店遇見正在打工的小兒子,那是他們睽違了好幾年才有的一次對話,因為阿豪連結起了兩人共通的經歷與情感,他們始終是一家人,那場戲,就像是阿豪把做兒子的責任交棒給了弟弟一樣。阿文以前總是把駕訓班的口號「保握時間、掌握方向。」當作人生宗旨一般砥礪著大兒子 (即使大兒子從未接受過),後來他終於也能夠把這份心意放在小兒子身上,但不是像對阿豪那樣強迫式的灌輸,而是在背後默默支持。

電影的最後,兩位父母親去祭拜完大兒子,他們上山走走,在那裡揭露了整部電影的最大高潮。



|人生競逐下永遠的敗者|

菜頭,應該可說是整部片最悲慘的角色了。他生在只有奶奶一個親人的隔代教養家庭,他把朋友之間的兄弟情義看得相當重,電影的最開始,他因為阿和受欺侮而為他出氣,砍斷了對方的手,雖然出手的人的確不對,但阿和在法庭上把責任推得一乾二凈,又有家人與律師的支持,反觀家庭失能的菜頭,只能接受多坐三年牢獄的結果,出來後面對的是無能償還150萬賠償金而被查封的家以及找不到的奶奶,而整件事的始作俑者,他為之赴湯蹈火的好兄弟卻從未想過要來探望自己,而且阿和有工作、有家庭,一無所有的菜頭,心裡的氣憤如何能消? 他出來以後像鬼魅一般如影隨形跟著阿和,逼迫他涉險做犯法的事。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菜頭最終的失敗,竟也因為他自己的一念之仁所致。

阿文曾去菜頭工作的地方,想要透過金錢收買讓這個麻煩離自己唯一的兒子遠一些,但是這種不誠心的舉動只是讓菜頭更加厭惡,如果阿文真的有心,為什麼不在奶奶付不出賠償金的當下就來幫忙,還以為現在這樣是雪中送炭? 當阿文發現兒子做出犯法舉動後,便接連兩週沒有去上班,而是每天像保姆一樣暗中護送著小兒子的一舉一動,直到那一天夜裡,阿和又被菜頭強迫去做非法交易,回來時下著傾盆大雨,卻哪裡都不見菜頭的身影,幾週過去,阿和被當初交易的人綁票,他把錢全部交回去,又被爆打一拳後,得到「菜頭永遠不會再去找你麻煩」的承諾,那一天,他在陽光普照的高速公路上奔跑,好像要跑到天荒地老,好像他未來的人生都將是陽光普照。然而,在山頂上的陽光普照之下,阿文卻揭露了菜頭的死竟是自己所為。

菜頭在車上等待阿和去交易的過程中犯了菸癮,阿和曾向他抱怨上一次菜頭在車上抽菸害他被老闆罵,於是菜頭便下車去抽,如果他不下車,阿文又怎能抓到機會把菜頭撞死? 如果他能像阿和一般有家庭作為後盾、有為了自己可以萬死不辭的家人存在,他還會走上這條不歸路嗎? 如果沒有同樣的境遇之下的比較、如果阿和出來之後也是百般悲慘,他又怎會生出不平之氣,覺得阿和虧欠了自己,如果不把對方整死自己也不會感到滿足呢? 這個角色實在是太過悲慘,然而我們的社會卻難能接住擁有這種背景的孩子,社會的資源太少,如果哪怕在其中的某一個環節,菜頭能夠得到任何支援或者情感的安撫,或許他都不會以這種方式結束一生,他就像是一個天生的麻煩,但是誰都沒有給予他其他的選擇,他也只能自己摸索著繼續越走越錯。

那麼阿文呢? 接下來的人生中他要如何去贖罪? 如何面對自身的罪與罰? 誰又能去揣測,他心裡沒有一絲不安,或者沒有一絲滿足呢? 為了家庭他選擇痛下殺手,而不是接納與幫助,事過境遷以後,誰能確定他不會感到後悔或者掙扎呢?

---

真的很推這部電影,見微知著。攝影、剪接都非常美麗,電影結束在阿和與媽媽交換位置,騎腳踏車載著她在樹蔭底下用眼神感嘆著這段如夢的遭遇,好像人生的大小問題都只是塵世中的浮雲一朵,誰都會遇到,在漫長的人類歷史中誰都難以逃脫,然而這也只是過程,這個世界不會給予任何的解答,總是有不公平的事在發生,總是有幸運與悲慘層層疊疊,但是每個人都一樣擁有活過一遭的命運,要怎麼去活,大家都有權力為自己去選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