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4日 星期日

: : 老狐狸 Old Fox : :

蕭雅全 2023《老狐狸 Old Fox》IMDB 7.7 / Rotten Tomatoes -% / 豆瓣 7.4

今年金馬結束後,一波得獎片單全都在12月上映,我吵著要看電影,洛略過了獲得最佳男主角的《富都青年》與最佳女主角的《小曉》,決定先看獲最佳導演跟最佳男配角的《老狐狸》。說真的我完全不知道《老狐狸》是個什麼樣的故事,一片白紙進去,看完後覺得雖然是部很小的故事,聚焦在很小的主題與人物上,但故事很流暢,節奏很舒適,看得還蠻喜歡的呢。


|同理心與換位思考|

劉冠廷飾演的廖泰來與白潤音飾演的廖界是一對互相扶持、無話不談的單親父子,陳慕義飾演的老狐狸是他們家的房東,也經常光顧廖泰來以服務生為職的港式餐廳。廖泰來為了實現過世妻子的願望,原本打算要開一間髮廊,也想買一棟屬於自己的房子,但遇上通貨膨脹、房價飆漲,廖界看到軟弱父親的無能為力,又發現房東爺爺對自己饒有興味的模樣,便展開了一場爺孫之間的心理攻防戰。看到一個10歲小孩如此初生之犢不畏虎、不達目的不手軟的樣子,著實感到不可思議,也在廖界奇妙的人生體驗中,想起了關於自己長大的點點滴滴。

老狐狸說他一看到廖泰來就知道他跟自己的母親一樣是個「失敗的人」,同時也是個「在乎他人感受的人」

這讓我想到上次與雪峯聊到我們兩人各自探索自我的方式相當不同——她說她從小就是透過與他人相處過後,根據自己互動時的回應與內心想法,用此種方式來判斷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所以她從小就覺得自己非常擅於與他人相處。我聽完後感到難以理解,因為我探索自己的方式完完全全就是向內探求——我記得自己國小到國中這個階段,非常喜歡寫字剖析自己,我會把自己對所有事情的想法、喜歡的東西、遇到的各種事件全部記錄下來,並重點思考「我」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存在,又是個什麼樣的人? 我記得自己超級熱衷於做這件事,熱衷到會完全忘記外在的所有事情;我想現在正在寫下這些心得的我,大概就跟10歲的我是一模一樣的吧? 這也是為什麼我總是一直覺得自己好像沒有活在這個世界上,而總是窩在自己的世界當中,感覺我與這個世界有著三步之遙,感覺我是漂浮的,而非腳踏實地地生活。

但即便是這樣自我中心的「我」,最終也長成了一個社會化後的正常人。通過不同階段與知心好友 (May、蔡、采) 大量聊天,參與高中大學的社團和學校/系上組織開拓社交圈並學會進入體系之中與他人協調合作,到近身觀察洛跟親朋好友是如何在這世上應對進退的,這些經驗都幫助我在模仿之中成為一個類似正常人的樣板。但比起「在乎他人的感受」,我覺得自己更接近於「共感性強」——這在我總能看預告片三秒落淚,到身邊的人說出一句觸及真心的話或看到身邊的人哭,我就會壓抑不住情緒馬上落淚,就能看出來我真的很容易受情感渲染。只不過我感覺自己理解他人的方式都還是從自身出發,透過跟不同成長背景的人交流,我才發現生命經驗的差異真的影響甚巨,也是近幾年才足夠成熟到就算發現對方跟自己的不同之處,也能夠用更包容的心態去尊重彼此之間的差異。

我覺得學習做一位老師也讓我累積了很多經驗。首先,既然要教課,就必須思考怎樣的方式才能有效將自己消化過後的東西傳遞出去,因為很多學生可能都是第一次接觸這些新知,我就這樣在年復一年的教學過程中不斷優化更新,從大學開始在畫室教課超過十年,到台科任教第三年,我感覺自己的口條、邏輯、看畫面、看設計的敏銳度真的磨利了很多。以前對於「講評」會感到相當焦慮,總要提前做足準備才能上台,但現在真的已經訓練得蠻扎實了,可以用比較坦然的心態面對每一次的挑戰。

再者,我覺得自己的包容與尊重也是在跟學生的來回過程中養成的。每一次做作品的個別討論都讓我離這世界更近一點,畢竟我如果沒有跟學生交流,基本上都窩在自己的世界當中,有很多東西我都是透過學生認識與了解的。我對自己還蠻感到自豪的地方是,我不會否定任何學生的提案,而是會就事論事地幫助他們釐清邏輯、真誠地建議他們要怎麼實際執行,這對我自己來說也是個很棒的訓練——年紀輕一點的時候,我可能會較難與做宅主題的小朋友產生共鳴,也會覺得很難發揮,但經歷多年之後,就可以較有餘裕地提供建議,作老師不但拓寬了自我視野,對新事物的包容度也變得相當厚實。就在我為此而心滿意足的同時,發現姊姊一家或身邊親近的人,對於不了解或具偏見的事物是抱持著負面與攻擊的態度時,我就會感到震驚。我想,如果心中的愛與安全感足夠多,就應該會用更柔和的心態去面對這個世界吧?


|發現自己的行為是有後果的|

這部電影另一個讓我很有感的主題是,小朋友是如何經歷到「發現自己的行為是有後果的」這個瞬間。

電影中,聰明的廖界在老狐狸傳授的招式下一點就通,有樣學樣地模仿著老狐狸進行訊息不對等的交換——不論是拿手中的訊息條件交換,或是對比他高大有力的小朋友進行威脅,廖界都在之後嚐到了後果——(1) 出賣漂亮姊姊後害她被老闆痛打,當漂亮姊姊來家裡興師問罪時,應該是廖界第一次發現到自己的行為不會只跟與你對話的人有關,也可能會間接傷害到那些你本沒有要傷害的人,我想這瞬間他應該也嚇到了吧;(2) 被威脅的小朋友母親在廖界一個人跑到公園靜靜時對他道謝,但明明廖界此舉並非出於善意,我想在他獲得道謝時心情應該很複雜吧;(3) 當廖界用老狐狸教他的方式對老狐狸進行談判,口中冷血地念叨著「甘我屁事」時,老狐狸也感受了一回自己一直以來待人處事的方式,那瞬間老狐狸忽然變得很蒼老、很孤獨、很可憐;也許若老狐狸不要執著地認為自己的行事是正確的,而是會尊重與關懷身邊重要的人,他也不會老年時落得獨身一人的下場吧。

我自己經歷到「發現自己的行為是有後果的」這個瞬間,是小學時偷媽媽的錢去買漫畫。當時一本漫畫75元,我想著只要拿100元,去文具店找回25元就行了吧,沒想到我不會看紙鈔,竟然拿了1000元,帶了一本《神劍闖江湖》後找回了一堆錢,被嚇傻的我不知要拿這些錢怎麼辦,就先放在桌上然後就忘了 XD,隔天被媽媽發現我偷錢⋯⋯另外還有一件事是小六的我發現網路上可以看A漫 XD,其實我看不太懂內容跟術語,所以媽媽回家的時候我假裝平靜,將電腦畫面停在一處沒有奇怪動作但對話框寫著「我高潮了」的地方 XD,結果媽媽一看到就說你在看什麼奇怪的東西啊!!! 哈哈哈 XD,可能還有些事件被我遺忘了吧,但當時那些緊張的情緒我到現在都還印象深刻,我覺得正因為發現自己無法負荷高壓的心理譴責,我很快就放棄了做壞事或說謊這些會讓我非常緊張又焦慮的事情,長大後我有時候可能會佔些小便宜,但卻幾乎是無法做壞事的體質 XD。

其實有蠻多電影或作品都會聚焦在角色無法處理或負擔自身捅出的簍子,最終釀成悲劇等情節。我近期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少年吔,安啦!》,我基本上是非常不喜歡也不願意去體諒阿國的,也許你要說他身邊所接觸到的就是那樣、他沒有選擇,但他真的沒有選擇嗎? 明明姐夫身為警局的小隊長,但他還是選擇了黑道的那一邊。或許,人就是要去嘗試各種事情並感受自己的內心狀態,無法負荷的就像我一樣再也做不了壞事,而心大的人就各式各樣的事都做得出來吧。


|老狐狸的驚艷之處|

首先是洛非常喜歡的結尾——廖界成為了建築師,在賺有錢人錢的同時兼顧了社會及生態責任。洛說自己在做室內設計時感受也相當深刻——面對有金額迷思的有錢人,就是報價越高越好,而面對真的很有心、有熱情但卻沒錢把事情做好的普通人,他也願意降低收益只為了幫他們實現目標。可見人所做的一切都是有選擇的,老狐狸會那樣選擇就是因為他只看數字、不看人情,而他也必須忍受自己身邊終究留不下任何人的後果。

電影最令人驚艷處一定要提的就是廖界和老狐狸的諜對諜——兩人不約而同來到回收廠,廖界跌倒傷到手的時候,突然頭一抬,背光的老狐狸就出現在陽光照耀下,洛當時就驚呼這一幕也太魔幻了。接著一老一小在車上對峙時,老狐狸用來問廖界的話,在單向玻璃的捉弄下 (這幕並非合成而是實拍唷),變成了老狐狸對自我的提問,而光影中廖界不停念著「甘我屁事」,也像是老狐狸對自己的一記回馬槍,讓他悵然若失。

導演蕭雅全的個人筆記有說到,「單向玻璃」是他想用以代表「不平等」的視覺呈現方式。單向玻璃的狡猾源自光線現象,兩邊光線若均勻,就會以平等的明暗表現出來,但若兩邊光線不等,亮處便看不到暗處,而暗處卻可以看到亮處,這正是一種「不平等」的現象,也是種很好的隱喻。老狐狸就像他家和車子的玻璃般,掌握了眾多手下、房客、對手的各種隱秘資訊,透過不對等的條件交換,一步步爬到他如今的地位。但是從老狐狸仿富人的仕紳穿著,到他的房車和人前人後的各種用品,都能看出他是窮人乍富。

導演的個人筆記還有說到,在映後座談時有觀眾說看這部電影讓他想到了《一一》,我覺得是有一些相似處,像是電影有非常多從十歲廖界出發的視角,但廖界的天不怕地不怕與洋洋的天真爛漫差很多吧! 兩部電影的小朋友戲份也截然不同,廖界直接踏上最前線和長輩應對進退,也因此給人一種城府深沉的感覺,而且他有很多瞞著爸爸的小算盤;洋洋則是個浪漫又正氣凌然的小孩,反應都很直接,不會藏著掖著。另一方面,我也經常會看電影的時代背景來推敲與比較,像這部的時間訂在1989年,廖界十歲,我感覺和我姐小時候算是蠻近的一代,但我出生前爸爸就買了信義區舊家的房子 (聽聞是200萬),雖然我爸年紀較大 (40歲才生我),不過比較起為買房而煩惱的電影角色,做服務生的廖泰來應該真的沒有做建築師的我爸賺得多吧。

一不小心打了這麼多,可見我真的很會亂連亂想 XD,但也真的蠻喜歡這部作品的,雖是部小品,卻給人很多思考的空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